怀集领域网

服务热线:0758-5598879

商务合作:13432420229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4133|回复: 16

[原创]怀集历史上的“大洪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9 03: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nbsp;&nbsp;<font size="4">&nbsp;&nbsp; 地处粤北山区的怀集县,东北部接清远而通湖南,西部连广西而入云贵,南部行绥江而达广州出海洋,是古代南来北往、东接西连,水陆联动的“枢纽”和“咽喉”,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怀集县自古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就在清末时曾有一支农民起义军在此建立过“大洪国”,现在本文所叙述的就是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br/>&nbsp;&nbsp;&nbsp;&nbsp;&nbsp;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爆发了轰轰烈烈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短短几年间,革命浪潮就席卷了神州大地,时广东三水县天地会之首陈金釭(1820~1863年)也顺势揭竿而起,拉起了一支农民起义军,起义军声势浩大,短短十数天就连克数城,部众也扩展逾万人。次年联合各路义军猛攻省城广州,不幸失利。其后义军向北挺进转战于粤北一带。清咸丰六年(1856年),起义军于清远芋头岗大败清军,这一仗使陈金釭义军名声大振。第二年初,英德、清远、阳山、广宁、四会、怀集各路义军首领召开会议,一致拥戴陈金釭为南天大王,为各路义军的总统领。<br/>&nbsp;&nbsp;&nbsp;&nbsp;&nbsp; 清咸丰七年(1857年)八月初六(公历9月23日),陈金釭率领5万部众横渡滨江后,冒雨连夜奔袭怀集与阳山交界的隘口篱更闸,夺取了怀集县凤岗堡(现怀集县凤岗镇孔洞村还留有据说是当年义军屯兵的山洞)。初九日即占领了怀集县城(现怀城镇)。似乎是为了向世人诏示义军永不后退的坚强斗争决心,占领县城后陈金釭即宣布成立大洪国,总部设在怀城圣庙(遗址在今怀城人民路旧电影院)。陈自称南兴王,兼元帅,任命部将朱子仪为副元帅,所率起义军称洪兵。陈金釭还开仓济贫,实行谁种谁收的政策,大洪国政权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广大贫苦民众的支持拥护,为后来打败清延的反攻奠定了民心的基础。<br/>&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另一边,对于在这个身边突现出现的“异端”,清延惶恐不已,马上组织军队进行反扑。才刚成立没几天的大洪国就必须要为它的生存而进行浴血奋战。八月二十二日,清守备(清军制武官分九品,守备为五品)高日现带领大批清兵会同白沙、冷坑两地团练,与洪兵激战于县城北边的登云岭,此战洪兵勇不可挡,大败清军,清军把总(七品武官)童瑞光战死。与此同时,上坊(指县城西部平原区一带)士绅带领岗坪、马宁、蓝钟、大岗的团练,进逼至县城郊的栏马一带与洪兵交战,交锋甚久,但最终这一战线的官军也被洪兵击溃,清知县杨天泽、守备高日现精心组织的反扑战终宣告破产。十月间,官军与洪兵数度交战于县城东去10余里的铜宝迳,大利洞一带,得到贫苦民众支持的洪兵气势如虹,每战必胜,官军损失惨重。延至年底,洪兵已基本上控制了怀集全境,县内官绅避难于四会县仓岗怀集会馆。县内有组织有规模的官军被消灭,洪军复入凤岗、罗岗、草朗、汶塘等乡间搜索残余官军武装。<br/>&nbsp;&nbsp;&nbsp;&nbsp;&nbsp; 值得一提的是,官军也并非个个是一触即溃的草包。清咸丰八年二月,洪兵进占怀集诗洞堡“清剿”当地的官军武装,与居王家楼的武生把总(七品武官)黄威彪对阵。毕竟是最后一战了,官军表现出少有的英勇,洪兵用了七昼夜的时间才攻陷王家楼,双方共阵亡800余人。<br/>洪兵在巩固怀集这一根据地的同时,分兵向邻县进击。清咸丰八年占领信都,稍后攻占贺县,其后在十里坪一带与由广西按察使蒋益澧率领的清军展开决战,大败清军,接着乘胜占领钟山、富川、平乐、昭平、江华等地。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时候,广宁、德庆、电白、阳春、阳江、茂名、化州、高州、容县、藤县、北流、岑溪、石城等均已纳入大洪国的版图。至此,大洪国已拥有了粤、湘、桂二十多个府县的大片土地,横跨梅岭南北,紧扼三省主要通道咽喉,声势浩大。在治国方针上,陈金釭实行了减赋税、扬商贸、招贤纳能等开明政策,并诰封各地义军首领,结成联盟,大洪国因此出现了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br/>&nbsp;&nbsp;&nbsp;&nbsp;&nbsp; 如果这大好形势能持续下去,谁敢保证大洪国将来不能够问鼎中原呢?但可惜的是,这已是陈氏政权发展的最高点了。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除了少数的能达成改朝换代的愿望外,大多都是兴旺一时后就迅速或者遂渐走向消亡。这是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由于农民群众分散的落后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散漫性、狭隘性、保守性、以及私有观念,政治浅见等缺陷。他们因统治者的残酷压迫而起义,在艰苦创业的初期阶段能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但革命形势稍有好转,往往就会陷入相互猜讥,争权夺利,甚至仇杀的内部矛盾之中,导致结果是使义军实力削弱,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这样的功败垂成的例子历史上有很多,远者如明末李自成起义,近者如此刻正在千里之外的南京城里上演着兄弟相残悲剧的太平天国领导层们。<br/>&nbsp;&nbsp;&nbsp;&nbsp;&nbsp; 大洪国,也没能走出这历史既定的规律。1860年,另一支农民起义军——已投奔太平军石达开部的红巾军首领周春率兵10万转战至大洪国一带,但他们的到来,没能壮大反清阵营,却导致了大洪国领导层的分裂。陈金釭手下大将候诚戴极力主张与周春联合,但陈金釭就是不同意,究其历史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当初举事的时候陈金釭和周春有仇隙,另一方面是周春势大,陈担心周春的加盟会使自己丧失在大洪国的领导地位。因为陈不肯和周联合的原因,候诚戴遂对陈失望,一气之下带领大洪国部分兵马弃陈而投周春去了。候诚戴的分裂行动无疑削弱了大洪国的军事实力。其后清兵来袭,兵力空虚的怀集终被清延夺回。<br/>&nbsp;&nbsp;&nbsp;&nbsp;&nbsp;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大洪国把总部迁往信宜县城(今茂名信宜市),并把信宜县城正式定为首府。此时的大洪国依然还控制着大片领土。陈金釭也满足于表面的繁荣兴旺,越发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大洪国领导阶层的活力和进取心逐渐被安逸富贵的生活所消磨。清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清广东陆路提督(清一品武官)昆寿调集8万大军围攻信宜,面对强敌,大洪国的领导阶层们已没了当年上下一心,勇破敌军的无畏气概,开始动摇,大元帅郑金直接面劝陈金釭降清,被陈怒斥后,为了使陈不破坏其投降大计,于九月初八日指使手下闯入王府杀害了陈金釭,其后更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下令大洪国全体将士降清。可怜在粤湘桂大地驰逞近十年,曾勇不可挡,兴旺一时的大洪国就这样可耻地一朝覆灭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 虽说现在的史学界对大洪国及其斗争史有着多种说法,但在沉重打击腐朽的清王朝,加速封建社会的解体这功绩上大家还是认同的。从1854年举事到1863年灭亡,陈金釭义军坚持抗清斗争近十年,其立国及兴旺阶段均以怀集为根据地的,怀集因此也在这段历史中留下了沉重而辉煌的一笔,这段历史也值得我们去发掘研究。但由于时间的冲刷,很多历史事件都已迷糊不清,笔者在写这篇文章也甚觉取证的困难,不免还存在着错漏之处,拔开迷雾见真相,还需要我们全体史学工作者及爱好者们的共同努力。<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0 2:18:27编辑过]

发表于 2006-8-19 20: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找到大洪国的钱币就很有收藏价值哦!
发表于 2006-8-19 21: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长,可惜我对历史不感兴趣。舰长了解的怀集历史真多呀。
广告招租
发表于 2006-8-19 23: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一、大洪国这样起义不算是革命运动,只能说是农民运动,因为他们没有革命的纲领和制度。也就是说就算成事了,也只是又一个封建王朝,而不是新的社会制度。所以革命浪潮直卷神州大地一说错误。</font></p><p><font size="4">二、不认同怀集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和水出枢纽和咽喉之说。这里从未发生过大战。各朝代也未驻大军于怀集。(兵家之地应是重兵把守),陈之所以选在怀集定都,相信是这里交通不便,封闭,清政府势力较弱的原因。就像当年中共选在井冈山和延安一样。</font></p><p><font size="4">三、李自成起义失败主要原因不同其它起义,不是他们争权夺利,仇杀所造成,而是外部力量的打击,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兵强大所至。</font></p><p><font size="4">四、1860年应该是第二次呀片战争时期,国难之际,大洪国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分散清军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它不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带有反侵略的特性。所以历史意义不大。</font></p><p><font size="4">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拙见和疑问,仅供讨论。,并无其它意。</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9 20:03:0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02: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战斗机的字太小了,看不清楚.

<font size="3">那段历史有多种说法,但我看来,谁正谁邪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正于我文中所说的,在沉重打击腐朽的清王朝,加速封建社会的解体这点上是正的.</font>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22: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年代都是这样.

各为其主.
明月心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8-22 14: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6-8-23 05: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兴趣的话,可问问你们的爷爷奶奶,是否有关于金釭贼的传说.

是贼还是义军,好有多种说法,不过我认为贼和兵之间其实也没多大分别,有时兵做的事贼也会做.只是为了政治的需要,贼有时也会被歌颂成兵,兵也会被污蔑成贼.
明月心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8-24 08: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11: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高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