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8-5598879

商务合作:13432420229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621|回复: 10

[转贴] 知青老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3 18: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青老蔡

(摘自《燕岩》杂志2013第二期,作者:张小敏)


QQ截图20130813180229.png


张小敏,原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综合管理局调研员,曾在解放军报、中国政协报、中国民族报、广州日报等多家报刊及杂志发表过多篇文章。现已退休,喜欢文艺创作。



————————————————————————————



文章内容:

      退休后,由于有共同的爱好,都喜欢摄影和旅游,我和老蔡走的很近。也许是因为老了,我们常常会回忆起那火红的青春岁月,住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是我谈我的军旅生涯,她聊她的知青生活。终于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决定陪她回知青点,看看那里的变化,探访她那些思念已久的村朋好友。

      怀集是肇庆北部一个贫困的山区县,1968年在上山下乡如火如荼的日子里,18岁的蔡洁英也同千千万万知识青年一样,卷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那时交通极其不便,从广州出发,坐了整整一天的车,傍晚才到达怀集。她回忆说,当时单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是唱着歌“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直唱到怀集的,看到欢迎的队伍里有人武部的解放军,就感到更加光荣也更加放心了。

      村里从支书到每个农户都对他们的到来表现了极大的关心和爱护,把他们誉为毛主席派来的人。出于尊重,小小年纪她就被称为老蔡。她们这些从省城来的知青,开始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菜不会种,农活不会做,吃饭都成问题。开始支书每天都指派一家农户给知青点送菜、送烧饭的柴火,派专人单兵教练做各种农活。镰娇就是老蔡的老师,她们年龄相仿,像姐妹,插秧时她发现老蔡的指法不对,应该用中指、食指辅以拇指往下插,可她只用拇指向下插,这样弄,很容易插成屈头秧,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在镰娇的指导下,老蔡为了练指法,分秧苗,连续几个晚上都把秧苗拿回家去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快就成为插秧能手,成为能挑120斤的稻子上下山坡也不费劲的铁姑娘。

      春去冬来,在这贫困的马屋村干了一年,除了扣除分配的口粮和地瓜等粮食款外,一年的收入只能买一张来回广州的车票和一只鸡。村里离县城15公里,那时一天就是早上一两班车到广州,必需提前一天到县城。带回家给父母的礼物是一只阉鸡,年少无知,把鸡笼放在大树底下,以为树下荫凉没问题,就去逛县城。没想到随着日光的移动,回来时鸡已被晒得奄奄一息,绝望中,幸亏热情的车站工作人员帮忙烧水杀鸡并把鸡做熟,第二天才将手信带回家。那时的民风真纯朴啊,虽然生活很艰辛,但心中有理想,周边有朋友,过的很充实。


QQ截图20130813180412.png


      她们的知青点,既是村里的文化广场,又是学习文化的课堂,还是记工分的地方,年轻人总喜欢往那里聚,社员跟着他们学习唱歌、跳舞、听他们讲授文化知识,老蔡成为知青的先进典型,她领着年轻的社员们编排节目,在村里演,还翻山越岭,到别的村里演出,在那连手电都是奢侈品的年代,她们晚上是打着用厘竹做的火把去的,这些活动给当时物质匮乏,精神上更匮乏的山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和愉快,也与当地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连续两年,老蔡春节都是在村里过的,她为社员忙前忙后,把村子当成自己的家,村里的长辈也把她当成闺女,同龄的村民则把它当成姐妹。那时生活清贫,谁家杀个鸡,做个艾糍粑粑的都想着她,请她到家里做客,或送到知青点,她自嘲那时吃蹭饭是常事。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小老蔡,羽毛开始丰满,扑腾着要飞了,她被保送到广州上大学,毕业后又被肇庆地委看中,从一般科员,干到团委副书记、副区长、政协主席,虽然工作繁忙,生活上也有磕磕绊绊,可她从来没有忘记曾经哺育过她的马屋村,知道村里修路缺钱,她就捐上5000元。在肇庆工作期间她还多次回去看看。转眼间弹指已过去四十多年了,如今小老蔡早已变成名副其实的老蔡了,自从回到广州工作并退休后,已经十几年没有回村了。她决定要回马屋村,我就提醒她,要不要告知一声,她则充满自信地说:“他们会认识我的”。

      现在的交通方便极了,两小时就能从广州到怀集,从怀集到马屋村15公里,几乎是一踩油门就到。平时做事干练,从容淡定的老蔡,情绪有点亢奋,和我娓娓叙说村里发生的故事,以至于车过了村口都没有发现,只好又重新折回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山村,以农耕为主,除了主干道已经修好,通往各家的小路高高低低的还是泥巴路,房子是新旧各半,泥巴的土坯老房与新建的砖瓦房穿插错落。因为春节刚过,不管新房老房都贴满了各种吉祥话语的大红春联,显得喜气洋洋。近几年,老一代的支书、队长都已经故去,与老蔡同龄的兄弟姐妹们也都垂垂老矣,我们一进村,当一位老哥发现老蔡后,一传十,十传百,呼呼啦啦立刻来了一大群人。今年春旱,大伙都等着那场雨后才能下田春耕,所以在村子的人特别多,镰娇、梅英、一飞、树新……老蔡脱口而出,他们相拥而泣,激动万分,口里不停地说着:“没有想到,真的没有想到……”

      镰娇夫妇更是把我们请到她的新家做客,她已经是四代同堂,儿孙绕膝了,此时写满沧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喝茶、嗑瓜子、聊家常,还把几十年前的合照拿出来让我们欣赏,看到这情深深、意浓浓的一幕真让我感动,朴实、真朴实!于是我又为他们续拍了新合照,他们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寄回来,这是一段一辈子都割舍不了的情感。临行前老蔡塞给镰娇家500元,而他们却是糯米、各种豆子等农副产品装了一大兜,让她带回来。我为老蔡感到自豪,因为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正能量。

QQ截图20130813180425.png

QQ截图20130813180446.png







《燕岩》2013年第二期,电子阅读:
http://www.hj01.com/ebook/yanyan/2013/2/ebook.html









.
发表于 2013-8-13 19: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怀集到马屋村15公里,几乎是一踩油门就到。
    是否夸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3 19: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还能如此知青,将一生难忘……祝福所有为乡村建设作出贡献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招租
发表于 2013-8-13 20: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3 20: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raylei 发表于 2013-8-13 19:19
从怀集到马屋村15公里,几乎是一踩油门就到。
    是否夸张了?

嗰条筛米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3 21: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4 03: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系广州日报睇过距写怀集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4 13: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4 21: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raylei 发表于 2013-8-13 19:19
从怀集到马屋村15公里,几乎是一踩油门就到。
    是否夸张了?

无你西利,我返学多读书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4 21: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FBI 发表于 2013-8-13 20:47
嗰条筛米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