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领域网

服务热线:0758-5598879

商务合作:13432420229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228|回复: 2

岗坪切粉之迎娶礼俗趣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0 17: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瑜 于 2017-3-20 17:16 编辑


     旧时,男女结婚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迎娶媳妇时,各地人们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具特色的婚礼,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男方到女方迎娶时,也有颇多礼俗需要讲究。
       据传,在怀集县岗坪镇睦渊村,一男子到女方家迎娶时就发生了一件关于礼俗的趣事。
       明末清初的一个冬日早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睦渊村锣鼓喧天,鞭炮放鸣,一派喜庆。这里正举办婚礼,新郎莫之道正准备从“睦渊居”(莫氏祠堂)出发,赶往邻村——地黎村迎娶媳妇。
       上午九时一刻,伴郎们扛着礼物,八音队敲打乐器,奏着喜乐,浩浩荡荡的迎娶队伍喜气洋洋地向地黎村走去,绕行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一个多小时后,迎娶队伍到达了地黎村的黎氏祠堂,把礼物放下后,迎客的女方家代表一一与前来迎娶的亲戚们寒暄,随即从礼盒拿出迎春帖中的礼目帖,一边清点礼金礼物,一边对照着罗列礼目当众大声念道:“礼金成俩,彘肉成方,德禽成翼,红雁成对,喜酒成埕,喜米成石……”

owv 2.png

       当宣读到“礼面(岗坪切粉)成扎”时,黎大伯突然弯下腰寻找礼物,然后询问客郎头道:“切粉放在哪?”。这时,只见客郎头经过一番紧张的查找后,同样没有找到礼目帖中罗列的“礼面”,客郎头擦拭着额头的冷汗,凑到黎家主人代表的耳边窃窃细语交换着意见。
       黎大伯马上把实情告诉了新娘的父亲,其父亲立刻发话道:“让他回去拿,补足礼目。”
        二十多位迎娶的人员只好无奈地在黎氏祠堂静静等候。
      “三弟,礼面怎么没有放进礼物盒去呢?女方家还以为我们有意不给面子呀!”客郎头三步并作两步匆匆赶了30多分钟的路程,回到新郎家找到其父询问道。
     “没有吧?做事一向细心的二大娘亲自操持的呀?”莫之道父亲惊讶道。
        果真,系着红绳的几扎“礼面”还在那个安放礼物房间的角落处。于是莫之道父亲随即拿起毛笔和红纸写下了赔礼帖,曰:“姻兄大人,敬恕疏忽,赔礼奉上……”
       六十出头且身材瘦弱的客郎头急急忙忙拿着岗坪切粉、赔礼帖、喜炮等物赶回黎氏祠堂。新娘父亲念读了赔礼帖后,嘴里嘟囔着:“怎么能落下礼面呢!这是最基本的礼俗,真是的!太不给面子了!超过了午时迎娶,多不吉利呀?”
       黎大伯劝慰道:“算啦,三弟,别计较这么多啦!今天是个大喜日子,既然已成亲戚,互相体谅,体谅!”
       幸好,迎礼结束时刚好赶在午时钟声敲响之前。
       正在房间里“哭嫁”的新娘挺是好奇,于是问旁边的姐妹:“新郎还没到吗?”
      “早就到啦!只是……”知情的姐妹一五一十把这段“插曲”告诉了新娘。

粉1.jpg

       新娘伴随着哽咽的腔调发出了“嗤笑”的声音。在旁的姐妹好奇地追问道:“为什么这么笑呀?”新娘的九岁同胞小妹妹抢着答道:“我爸爸最喜欢吃岗坪切粉,每天三餐都要吃。”
       “早餐,汤煮切粉,午、晚餐是切粉伴炒青菜肉类,对岗坪切粉简直就是酷爱,所以我们全家都受到爸爸的感染,天天吃,而且不觉得厌腻。”新娘补充道。
       “哦,怪不得你爸爸对新郎家没带切粉这件事那么较真!”一位姐妹恍然大悟似地说。
       从此,“娶媳无面就道歉。”这一顺口溜曾一时流传于坊间。
       自古以来,怀集岗坪一带确实有把岗坪切粉“以饭餸饭”的习惯,并视为上品,以祭品、礼品显现其意蕴,在年节喜日拜祭祖先社庙祠堂之时,备有切粉,携与拜祭。
       怀集不出产小麦,因此用面粉加工的面食类食品,从古至今的婚嫁喜庆及探亲访友,也多以切粉代替面条互赠礼品,体现“给足面子”这一“意头”。

发表于 2017-3-20 21: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中苍龙 于 2017-3-20 21:48 编辑

温馨提示:  怀集不出产小麦,因此用面粉加工的面食类食品,从古至今的婚嫁喜庆及探亲访友,也多以切粉代替面条互赠礼品,体现“给足面子”这一“意头”。红色的这句能否改为“ 怀集不产小麦,因此极少用面粉加工面食类食品”因为怀集还是有人种小麦的!不然不通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10: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黎就紧挨着睦渊,不用一个小时的路程吧?广告还是传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