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8-5598879

商务合作:13432420229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937|回复: 0

[资讯新闻] 我县文明乡风吹遍怀岭大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4 20: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怀集创文创卫 于 2017-1-16 10:41 编辑

   
深化“六项”建设敦风化俗 文明乡风吹遍怀岭大地



    怀集县是今广东、广西两省(区)有名古县之一,“七百余载属广西,八百多年隶广东”,今属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绥江上游,四面环山,境内“耸一顶雄三岳秀六十峰,浩一江流两河碧二十一水”,是广东省西北隅通桂达湘的要道,也是国内大西南川、滇、黔三地通粤而达港澳沿海的门户,曾是岭南岭北的民族文化交往走廊,也曾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一个对接的。全县3573平方公里,辖19个镇(乡),103万人。2014年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称号。2015年以来,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战略部署中,怀集县文明委以“崇德向上,敦风化俗”为主题,通过宣传教育、结合融入、实践养成、示范引领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基层治理全过程,融入家庭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努力建设品德心灵美、文化生活美、乡风民风美的农村社会环境,培育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其中,通过深化“核心价值观融入环境、家风家庭、文化育人、邻里互助、村规民约、农村文明示范”共六项建设为主要内容,达成敦风化俗的效果,如今,文明乡风已经吹编了怀岭大地。
广泛开展主题活动,发掘好家风和选树道德榜样
    我县开展以“美在我家、孝暖怀集”为主题的“文明家庭”创建系列活动,开展家风宣传教育活动,在农村居民中举行形式多样的“读好家书·传好家训·扬好家风”主题活动,推动优秀家训进祠堂、进文化室、进家庭,培育良好家风。广泛开展了“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和“怀集十大书香之家”评选活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挖掘传扬一批孝老爱亲、夫妻恩爱、教子有方、勤俭持家、和睦邻里、热心公益的和美家庭,引导农民通过阅读接受核心价值观、接受科学知识,培育新型农民。其中,涌现了全国孝老爱亲之星龙湾村的陈卓矿为代表的新型农民,也涌现了一批以中国好人刘有录为代表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如怀集县十大最美家庭称号获得者连麦镇的文意、程彩香家庭,他们一家在过去的20年来一直遭受到家庭的变故,但依然同舟共济、重教善育,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了大学生,其中二女文宇华还是当年的县“中考状元”。凤岗镇孔洞村连续5年被县评为文明村,该村的成氏家族,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族人深深地明白到,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作用不可小视,很早就订立了成氏家训,把家庭道德教育作为家教的核心内容,并把家风家训等刻碑于祠堂的墙壁上。这些家训中,简明而深切,蕴含着家国大义和做人之本,成为世世代代的孔洞村人的行动指南。成氏族人崇文尚武,修身慎行,人才辈出。孔洞村通过严家法以戒子弟,使村人得以在良好的家风家训熏陶之中成长发展,明辨是非,扬善弃恶。除此之外,成氏家族还是个勤耕作、善管理、懂感恩的好家族。
发挥贤人能士引领效能,敦化邻里和睦传播文明风尚
    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出入相友、守望互助”的传统邻里情谊。以一镇一队为目标,以一村一队为方向,大力推动建立镇级、村级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常态化的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培育农村志愿服务文化。充分发挥了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和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休军人、老教师等“新乡贤”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和凝聚各界成功人士支持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和发展新乡贤文化。2015年,我县开展了新乡贤选树活动,涌现了岑松颂、何树樑等18位贤人能士,他们都是热心家乡建设且有较高威望的人士,无论是在邻里互助、建桥修路、扶贫济困等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满怀善心的身影。如,大岗镇地厚村的岑松颂,曾出资50万修建水库、架设自来水,不但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同时也解决因水田灌溉导致村寨之间积存几十年的矛盾,让邻近几个村落重新吹起了和睦之风。再如,今年76岁的退休教师何树樑,自退休起,16年如一日,组织村内的留守学生和老人以及在附近的多间中小学无偿开设《论孝》《社会主义价值观》等道德讲座,以实际行动推进邻里和睦,被誉为“乡风文明的传播者”。
以村规民约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改善农村陋习
    我县通过多种渠道,指导各村委会围绕核心价值观要求,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使之真正成为村民认可并予以践行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突出村民主体地位,采取电话咨询、入户调查、集中审议等方式,引导村民参与村规民约起草、讨论、确定、发布全过程。加强农村民间组织建设,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事理事会,发挥其在民间事务的调解与服务作用,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村规民约培育践行活动,确保村规民约落地生根,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如冷坑镇谭庙村,那是一个2400多人口的黄氏独姓村,村民理事会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结合村实际,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大力推崇传统民俗文化,营造出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纯朴乡风。再如,闸岗镇善福村地湿村,现有人口1100余人,均为邓姓一族。近年来,该村通过传承醒狮文化营造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让年轻一代健康成长。此前,该村赌博成风,村中族老“不忍睹”之余,便共商对策,最终达成共识:努力创造条件,复兴醒狮文化,让年轻一代乐于传承醒狮文化传统。2010年春节前夕,村中族老首先发出号召,发动村民主动集资,很快买回了全新醒狮、锣鼓等道具和健身器材等。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把村内的旧学堂进行改建,建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广场,其中有标准的水泥篮球场一个,文化楼一栋两层,让队员们有了更好的训练环境。在老一辈醒狮人的带领下,将青少年凝聚在一起练敲打锣鼓、舞动狮子、试耍功夫套路,他们都学得津津有味,乐此不彼。罗实寨传承醒狮文化不仅让青少年增强了体魄,还增进了邻里和睦,让村风得到明显好转。近些年,村内再没有村民参加赌博活动了,中老年人挑起了教导年轻一代学习舞狮子的担子,小学至大学的学生,甚至到社会打工的青年人,都把闲暇时间投入到训练当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