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8-5598879

商务合作:13432420229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66|回复: 0

可喜可贺,中国政府高层对比特币的理解逐年进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4 13: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0章 引言
昨天比特币在中国又火了一把,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焦点访谈——播出《比特币 网络诈骗洗钱的秘密》。里面有中国银行前行长对比特币的评价。
本文回顾政府几位重量级人物对比特币的评价。
第1章 2014年央行行长周小川定性比特币的商品地位
周小川在2014年4月11日在博鳌论坛上答记者问,央行会不会取缔比特币,的问题时,作了以下回答:
比特币像是一种能够交易的资产,不太像支付货币,所以他不太像是一个,比如过去有人集邮,上面也写着价钱,但是他主要是收藏品,
比特币交易网作为资产来作为交易,并不是支付性的货币,所以应该说不属于我们有没有一个什么取缔的问题。
这是三年前,代表了中国政府高层对比特币的最高理解了,周小川将比特币定义为一种“资产”,并且表达央行不存在取缔比特币这一选项。
在2014年,中国社会舆论还主要将比特币定义为一种骗局(其实到现在绝大多数老百姓还是将比特币认定为一种负面的东西),而大量的微博大V,各路专家,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统统将比特币定义为“没有内在价值”的东西。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会在那么重要的场面提出“央行是否会取缔比特币”这样的问题,也不足为奇了。但周小川还是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认定其是“资产”,是某种“商品”,至少是否认了社会上说的这是一种骗局,一种没有价值的东西,等观点。
第2章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司长研究比特币的政治经济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2016年6月发文——《央行盛松成: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长篇大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不是货币。
盛在文的主题是:
从货币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历史来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也难以成为货币。
盛此文是在央行要发行数字货币的大背景下发出来的,从文从经济和政治学视角分析得出央妈币要优于比特币。不得不说的是,全文只是在否定比特币的货币地位,但并没有将比特币妖魔化。这是一改政府高层官员针对比特币发言,或多或少都要提及比特币的风险,比特币的被用来充当作恶的工具等等,但盛的文章,并没有提到这些。
盛的发文代表了政府高层开始广泛关注比特币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了。
不过盛的文章全是逻辑错误。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逐字逐句地反驳盛的文章。在本文后面有链接。
第3章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研究比特币技术细节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16年8月发文——《范一飞: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依据和架构选择》——文章表达了央行版的数字货币的概述。
范此文是第一次中国政府高层文章里出现了大量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技术概念,如私钥、去中心、区块链、公有链……我读此文,认为这是代表了央行对比特币等做了大量的技术细节研究过后的成果。显示了政府部门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决心。
好说,你们说央妈币强,就强呗,至少没把比特币往黑了里说就是进步 。
针对范的文章,我也对央行要发行的货币做了推理,在本文后面有链接。
第4章 2017年中国银行前行长认识到比特币去中心化的本质
2017年2月14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作客中央电视台收视率前三的栏目——焦点访谈——对比特币发表下面的观点:
“比特币,它是建立在一个无国界的平台上,你要把这个比特币打掉,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它还会存在。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控制它,要管住它。”
整集焦点访谈围绕着一起网络诈骗案件展开,几名犯罪分子利用盗取QQ骗取了某公司1200万人民币,然后将其中500万通过比特币来洗白。节目主要引出了对比特币交易所的监管。
节目比较简单,就是一起诈骗案件,比特币充当了洗钱工具。比特币被坏人利用,这并不是比特币的错。不过这种价值观判断不是本文的主题,大家各有判断就好。
从李礼辉领会到了比特币的一个实质,即去中心化。这代表了政府高层对比特币的本质有了相当高的认识了。一个成功的去中心化产品你是无法“打掉”的。李说的“无国界的平台”,指的就是互联网。比特币是依托互联网存在的,除非互联网被消灭了,否则比特币就不可能被“打掉”。
李对比特币的监管也提出了一定的可行性,监管的主体不可能是比特币,比特币本身是一种技术,这是无法被监管的,能够监管的是以比特币为基础的商业公司,比如交易所。
第5章 人民日报历年对比特币的描述
我在2015年10月18日写过一篇文章,阅读了人民网上发表过的关于比特币的所有文章,并总结出人民网对比特币的态度。
人民日报作为官方媒体,对比特币的描述大概是这样的态度。
  • 在2013年前半年,要么是暗示,要么是直接明示比特币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持强烈的否定和鄙视态度。
  • 在2013年后半年,随着比特币价格的疯涨,人民日报开始强烈警示比特币投资风险。强调比特币未获得政府的背书。持强烈地抵制态度。
  • 在2014年全年,接Mt.Gox事情,着重强度比特币的价格风险。否认其技术特性,持较强的看不起的态度。
  • 在2015年上半年,借比特币进入低迷期,人民日报持嘲讽姿态。
  • 2015年末,美帝开始高调宣传比特币,并进入实质性布局监管事务。人民日报开始呼吁官方监管。对比特币开始产生警惕心理,频繁警告官方金融风险。
从一开始的无视你,到嘲讽你,再到警惕你,人民日报只花了两年时间,进步还是挺快的。
本文后面有文章链接。
第6章 政府高层对比特币的认识已经有所成就
2014年央行行长说:
不属于我们有没有一个什么取缔的问题。
2017年中国银行的前行长说:
    比特币不可能被打掉。
这就是对比特币理解的进步,2014年说不存在取缔,2017年说即使你想取缔,也没能力取缔。这就是中国政府高层对比特币去中心化的本质有了相当高的认知。
2016年因为央行要大力推行央行版的数字货币,打出了两张王牌。
盛从政治和经济学认证央行版数字货币为什么要优于比特币。央行开始对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经济属性和政治地位开始有所研究。这至少是中国政府高层对比特币的影响力开始大量关注的结果。
而范则偏向技术上分析为什么央行版的数字货币强于比特币。这文代表了中国政府对比特币的技术特性的较高水平的认知,大量的诸如私钥、私钥等这样的技术细节被提及。
相比于人民日报从2013年到15年对比特币的嘲讽,这些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高官确实对比特币的认识要高一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