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8-5598879

商务合作:13432420229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684|回复: 1

浅谈建筑保温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7 16: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建筑保温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 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将其引入建筑中作为采暖热源,有利于节约常规能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二) 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
  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过门窗口或其他缝隙进入室内,形成冷风渗透;二是作用在维护结构表面上,使对流换热系数变大,增强外表面的散热量。在保温设计时,应争取不使大面积外表面朝向冬季主导风向。当受条件限制而不可避开主导风向时,应在迎风面上尽量少开门窗或其他孔洞,在严寒地区还应设门斗,以减少冷风的不利影响。
  (三)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型与平面形式
  建筑体型与平面形式,对保温质量和采暖费用有很大影响。建筑外表面面积越大,热损失越多,不规则的外维护结构,往往是保温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体型、平面形式与保温的关系,否则不仅增加采暖费用,浪费能源,而且必然会影响维护结构的热工质量。对同样体积的建筑物,在各面外维护结构的传热情况均相同时,外维护结构的面积愈小则传出的热量愈少。
  
二、 外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
  (一)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
  外墙和屋顶是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应能保证建筑内表面不结露、热损失应尽量小、要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对于大量的民用建筑,还需满足一定的热舒适条件,限制内表面温度,以免产生强的冷辐射。在建筑设计中,外墙和屋顶的设计应选择合理的保温方案。主要有:
  1、单设保温层。这种做法是保温构造的普通方式。是用导热系数很小的材料作保温层而起主要保温作用。由于不要求保温层承重,所以选择的灵活性比较大,不论是板块状、纤维状以至松散颗粒材料,均可应用。
  2、封闭空气间层保温。封闭的空气层有良好的绝热作用。维护结构中的空气层厚度,一般以4~5厘米为宜。为提高空气间层的保温能力,间层表面应采用强反射材料,如在间层壁面上涂贴铝板。
   (二)外窗、外门和地面的保温设计
  对一栋建筑物来说,外窗、外门和地面在外维护结构总面积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一般有30%~60%之间。从对冬季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来说,由于外窗、外门的内表面温度要低于外墙、屋顶及地面的内表面温度;从热工设计方法来说,由于它们的传热过程的不同,因而应采用不同的保温措施。
  1、窗户的保温设计。玻璃窗不仅传热量大,而且由于其热阻远小于其他维护结构,造成冬季窗户表面温度过低,对靠近窗口的人体冷辐射,形成“辐射吹风感”,严重影响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就建筑设计而言,窗户的保温设计主要从控制窗墙面积比、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窗户保温能力、合理选择窗户类型来考虑。
  2、外门的保温设计。外门包括户门、单元门、阳台门下部以及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其他各式各样的门。门的热阻一般比窗户的热阻大,而比外墙和屋顶的热阻小,也是建筑外维护结构的薄弱环节。且外门的空气渗透耗热量特别大,门的开启频率比窗户要高得多,使得门缝的空气渗透程度要比窗户缝大很多。在建筑设计中,应当尽可能选择保温性能好的保温门。
  建筑保温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筑师,更应从自身做起,从不同角度,依据建筑规范对节能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自然条件,充分挖掘节能潜力,从而实现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的目标。
  
发表于 2014-2-17 16: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