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8-5598879

商务合作:13432420229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969|回复: 7

[原创] 中国梦 我的梦”征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5 14: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的职业是教师,而非新闻记者。阴差阳错,身为人师的我,居然在新闻报道领域陆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与新闻报道结下了深厚的渊源,还得从2006年2月底说起。
   当时,学校附近香江村一村民的房屋发生地面塌陷。只是觉得村民急需帮助,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实地查看塌陷现场并访问了有关的村民和当地党委政府。次日,写的稿件《中洲镇香江村发生地面塌陷——无一人伤亡,群众情绪稳定》刊登在当年3月6日的《西江日报》A2“要闻版”上。报道一时激起千层浪,村民得到了更多的帮助。我也体会到靠写作报道同样可以帮助别人
    初试牛刀,就小有斩获,进一步鼓舞了我写新闻的信心。
玫瑰花.jpg

    2006年3月23日,肇庆市体育局派出资深教练到怀集中小学校考察选拔体育尖子生。获悉此事后,我向学校有关领导了解到本校初定有三名学生进入考察选拔范围后,及时完成稿件《市体育局到怀集选拔体育尖子》。后来,刊登在3月31日的《西江日报》。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各类新闻稿件接连不断地刊登在《西江日报》、《新怀集》上,颇有影响的通讯稿件也一再亮相,如:《再穷,咱也不能穷教育;再苦,咱也不能苦孩子——小记某镇某村支书重教兴学之举》《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稳定——怀集县某镇司法所维稳纪事》、《砸锅卖铁也要供女儿上大学——花甲老人打工拾破烂供儿女读书感动世人》、《一教师夫妇不离不弃多病儿》……
    一系列新闻稿件的发表,激发了我的虚荣心,却没有多少稿费收入,更谈不上赚得盆满钵溢。乐于助人的好名声却不胫而走。原先名不经传的我顿时在小镇上小有名气。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几乎都在传送着一个中学教师的名字叫老渡。
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玄乎,说咱镇上有个土记者叫老渡。有个别社会知名人士,甚至还戏谑我为“教授”。听到这种种名不符实的传言,我羞愧不已,自己不过是发表了一些新闻稿件,为群众传递了一些民声民意而已,居然就声名鹊起,实在惭愧惭愧呀!
     有人得知我发表的新闻稿费颇低,不过一两包普通的烟钱而已。于是,就冷言冷语,说你发表的文章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还比不过我业余时间娱乐赚的钱多,写不写也罢!听到这样的话语,我也曾灰心丧气过,也曾黯然神伤过。
他们说的没错,写新闻报道的确赚不到什么钱。可我写新闻报道,仅仅就是为了一两包烟钱吗?如果是这样,未免太低估了我。我之所以孜孜矻矻写作新闻报道,是因为我觉得能够以微弱的一己之力,通过新闻报道把散落在乡村的民情民意,向上传递,从而能够或多或少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解决实际问题啊!
    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发表的新闻报道,的的确确也给一些急需帮助的困难人士解决了燃眉之急,雪中送炭。真的,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如果单纯是为了自己,我宁愿不写。
    后来,我接触到县委宣传部的谭大哥。谭大哥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写新闻,不为别的,就图个帮助别人,推介自己”。听哥一席话,小弟胜读十年书!
此后,业余时间,我一如既往的奋战在新闻写作领域,在诸多记者、编辑等专业人士的提携帮扶下,我的新闻稿件数量越来越多,新闻稿件体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写作新闻稿件的水平也越来越高。2011年居然有8篇评论发表在《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上——匪夷所思的事,竟然让我给碰到了。
     如今,我累计已在《南方日报》《西江日报》《肇庆电台》等省、市、县媒体上,或独立或与人合作发表或播出了300多篇新闻稿件。本人连续多年被怀集县教育局评为年度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分子。今年3月22日,又被《西江日报》聘为特约评论员——怀集县唯一的一位。
哦,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原来新闻报道领域,同样可以让一位普通教师实现“帮助别人,推介自己”的梦想。

征文活动公告:http://www.hj01.com/forum.php?mo ... d=296422&extra=
注:此文章为“中国梦 我的梦”征文精选,请勿转载它用
发表于 2013-10-25 15: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党话  跟党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5 15: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党事,立党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招租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15: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瀨尿國 发表于 2013-10-25 15:31
静秋妹妹,,怎么使用显身卡的?

http://www.hj0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4763 看看能帮你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5 15: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抄来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5 16: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加入B哥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11: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瀨尿國 发表于 2013-10-28 11:20
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22: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我接触到县委宣传部的谭大哥。谭大哥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写新闻,不为别的,就图个帮助别人,推介自己”。听哥一席话,小弟胜读十年书!

县委宣传部的谭大哥,号称怀集第一擦鞋仔,他写新闻报道,怀集年收入多少多少,嘿嘿嘿,怀集脱贫啦,身为老师的静秋先生,妙手著文章,看看《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弱弱的问句:静秋先生在南方日报的署名可是万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