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8-5598879

商务合作:13432420229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136|回复: 19

[转贴]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7 17: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9527 于 2009-5-17 17:50 编辑

作品名:《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作品类型:轻松历史读物
作品字数:预计四部超100万字每部25万-30万字左右
作品现状:目前已经完成20万字
作品简介:喜欢唐朝,因为唐朝有史上最强国家领导人李世民、风流大帝李隆基以及铁血女皇武则天,群星灿烂,牛人多多,当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牛事多多,如果能和诗仙李白“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做鬼也幸福啊!

本书试图从历史的“软肋”入手,通过鲜为人知的历史趣事,试图还原伟大皇帝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叱咤风云的历史风情和典故,以表现力极强的现代白描语言,切合当前读者对历史轻松读物的口味和流行元素,堪称一部唐朝历史别开生面的趣闻录,让读者在笑声中接受历史的扫盲,丰富历史知识,使身心得到放松。

作品看点:前卫\新潮\哲理思辨\文笔锐利\另类历史

部分章节目录:

一、今夜星光灿烂
二、 流言也可得江山
三、“啃儿族”的由来
四、“ 政治完人”李世民
五、原来可以这么清明
六、制度决定一切
七、“上访专业户”魏征同学
八、怀念战火纷飞的年代
九、日本人的师父
十、笔杆子与枪杆子谁更厉害
十一、宫闱争斗是女人的另类春药

梦回唐朝(新编历史故事连载)
  
  序
  
  第1章 唐朝情结
  
  菊花古剑和酒
  被咖啡泡入喧嚣的亭院
  异族人在日坛膜拜古人月亮
  开元盛世令人神往
  风吹不散长恨
  花染不透乡愁
  雪映不出山河
  月圆不了古梦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
  今宵酒醒无梦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
  梦里回到唐朝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男耕女织丝路繁忙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纸香墨飞词赋满江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豪杰英气大千锦亮
  ……
  这是中国著名摇滚乐队唐朝乐队的成名作,当年曾让无数摇滚青年为之倾倒和震撼,据说是丁武在神秘的西藏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那里获得了灵感,于是创作出这首惊世之作。许多年之后,在一个温暖的冬日,我偶然又听到了这首雄浑、沉郁,充满着壮怀激烈意味的老歌,仿似历史的厚重积淀……正如歌词中所唱杜甫诗词“安得广厦千万间”一样,令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四月的美妙春日,在牧童的短笛中一边骑牛一边翻看那本已经十分破旧的古书《说唐全传》……
  
  那一夜,于是我梦回唐朝。
  
  曾有一家权威杂志进行一项有趣的调查,说是如果给你选择,你会选择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生活?
  
  有的人选择春秋,因为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自由时代(当然这有别于我们文革的“大鸣大放”)。
  
  有的人选择战国,正所谓“乱世出英雄”,那是男儿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有人选择者去东晋,直接去陶渊明的桃花源,多美!
  
  有的人喜欢宋朝的妩媚,连常宿怡红院的柳三变押妓都押出了名堂,正如那句战无不胜的广告词:我有,我可以。这世道,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有的人更喜欢明朝,那是一个名妓灿烂的年代,秦淮八艳晃得人眼花缭乱思绪万千。
  
  ……
  
  正所谓先秦思想、魏晋风骨、盛唐气象……,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一而足,一样米养百样人。
  
  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生活在唐朝。这或许是得益于闻名遐迩的薛仁贵征东之类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的蛊惑吧,因为小时候我们就是在这些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中最初得到文学的熏陶的,也可以说是由这些文学食粮喂大的,更不用说“三板斧”的祖师爷程咬金、“分钱难倒英雄汉”的鼻祖秦琼、超级门神尉迟恭的号召力了。
  
  因为了这些,我喜欢唐朝,超级喜欢的那种。如果能和诗仙李白“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那么朝闻道夕死可矣!做鬼都幸福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疆域甚至超过中华第一帝国汉代,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是一个超级大国。当时只有欧洲的拜占庭帝国和中东阿拉伯帝国勉强和唐朝相提并论,这两个帝国的经济就类似于现在的美日,唐朝的国都长安可以说是现在的纽约,颇有世界之都的风范,万方朝圣,也造就了唐朝光辉灿烂的文化现象,韩说柳文奠定了哲学和古文的地位,文坛也出现了“盛唐气象”,连唐朝大和尚鉴真去日本传教都广受欢迎,大大火了一把。由于国力强大,所以华人被称为唐人,西方现在有很多“唐人街”,连武圣李小龙的电影都起名《唐山大兄》……
  
  从这你就知道唐朝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影响力,于是借助弗洛伊德的学说来说,于是我们有了“唐朝情结”。
  
  在开篇要郑重声明的是,我这不是写正史(正史早已有人写了),但也不能说是像《戏说乾隆》式的一点正经都没,全都是还珠格格般的随意率性,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吧,有点类似评书,也有点类似历史演义,或者干脆说就是历史札记加上点小说技法也可,反正你不要用什么不合历史真实和我急,基本上历史很多时候也是一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妓女一样任人捏而已,历史有时候是不可信的,距离产生历史,而距离又会使人迷惑。
  
  你就当历史是我们曾经钟爱的《说唐》来解读吧,很多时候心累比身累还难受,我们还是换种方式叙述吧,历史有时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还是那句老话:怎样爽就什么来。我们百无禁忌。







第10章 “ 政治完人”李世民(上)



这又要先讲一个轶闻故事,也就是“龙生龙种”的老套故事。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就牵涉到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就比如,如果你老爸是香港首富李嘉诚,那么基本上你就是“龙种”了,然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差天上的月亮没摘下来。



据说,李世民出世时,照例是雷雨交加,天文大潮,有两条巨龙翻天覆地,在他家门外留连戏耍,三日才肯跑路…… 这个当然不是他家的小屁孩或佣人什么的只能用45度角仰视的“下贱之流”发现的,他们好像也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可能你不会相信,这是正史堂而皇之记载的,鬼知道这修史的人是怎样弄到信息源的,我感觉这史官比我还能胡扯,还能“打酱油”。说到这,可能全国人民都笑了。



最可笑的是,隋末名将王世充更恶搞。此公早有二心,藉着军功整天念叨着也弄个天子做做,正如项羽项大王曾叫嚣的“我可以代替他”诸如此类的大话。



某一天,王世充吃饱没事干,居然异想天开地自写符命也就是天将降大任于世充兄弟身上的一些漂亮话在一块白布上,顺便从鸟笼中抓出一只可怜的宠物鸟,把写了政治谶语的白布绑在鸟的翅膀上放了出去,以期让人捕捉后形成“轰动效应”,后来好像是什么都没发生,可能是宠物鸟被主人娇生惯养没力气在没被人发现时早累死了,你想想它驼了那么重的白布,背负那么重的使命,不“杜鹃啼血”才怪。



反正后来是王世充没有当上皇帝,反而被“战神”李世民收归了,成了李的手下败将。最搞的一次是王世充和一个李姓军阀恶战,只因那时很流行“李氏当为天子”这句话,就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山寨”一词一样流行,王世充一见到姓李的就怕得要命,越看那家伙越像天子(就像隋炀帝越看李浑越像反贼一样,这也可能是王世充败给李世民的真正原因吧,疑心生暗鬼呵),后来糊里糊涂地打赢了,王世充还愣了半天,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真是有鬼了。



这就是政治谣言的杀伤力,不死也要脱你一层皮。值得搞政治宣传的“砖家”研究研究呀。 想当初,王世充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能人,他曾出神入化地玩了一出“瞒天过海”的把戏,把同样如狼似虎的瓦岗军李密部队砍瓜切菜地打得落花流水。



按理说,瓦岗军也不是善男信女,也是很有战斗力的,为什么会败得那么彻底呢?是因为王世充使了诈,军事大佬孙子说兵不厌诈耶。



原来王世充玩了一次“替身演员”的大戏,甚至比现代的影视镜头还过瘾。当他和瓦岗军激战时,他也像狡猾大大的史思明一样来个“大变活人”,把一个长相和李密就像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拖到对阵双方间隙,然后冷不丁大叫:“李密被我军俘虏了,缴枪不杀!”。



正在杀得昏天黑地的瓦岗军士兵直接傻了眼,哪还能分辨真假,既然阿头都做了俘虏,我们只能跑路了,还能等着人家“优待俘虏”咩?于是树倒猢狲散,大家都争当范跑跑。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17: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18: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章 今夜星光灿烂
  
  那么,让我们轻松地走进唐朝,哥们,你准备好了吗?
  
  首先,让我们隆重介绍出场嘉宾以及神秘来宾。
  
  作为一个有着将近三百年华丽历史的著名王朝,当然也会有很多华丽丽的人物,甚至是中华五千年也拿得出手的超级大腕。在这幕连绵几百年的历史大剧中,演员阵容当然是十分鼎盛的,一如唐朝那鼎盛的经济文化。
  
  我们还是按照国际惯例先介绍出场名单吧。一般来说,都是正派先上场,然后是反派紧追其后,当然对于历史人物,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正派反派标准,所以在我的文章里,还是用我的标准来认定吧。当然,如果你有异议,也可以复议,直至于上诉。
  
  首先,我们隆重推介正派男一号,他就是奠定强盛唐朝基石的李世民(这个没人有异议吧?),因为他是一个实打实的民族英雄,能文能武,是“贞观之治”的始作俑者,世界超级大国的掌舵人,伟大的地主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和书法家,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久经考验的封建主义战士,反正天下所有的溢美之词都全归他了,不是正派还是什么?如果有伟大皇帝评选的话,我想他一定高票当选,类似于美国伟大总统华盛顿林肯什么的。他唯一的缺点是兄弟相残,杀死亲哥哥,于伦理道德有点不合,虽然有证据显示他是被迫的,所以说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我们先不要有那么多奢望,夹着尾巴做人吧,这里先打住。
  
  其次是李隆基。李隆基的口碑显然没有他的祖宗李世民那么好,虽然他也创造了堪比“贞观之治”的“开元盛世”,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唐朝由盛转衰他也是经手人之一,他既做了父夺子媳的伤天害理的乱伦之事,他的手下也是奸臣灿烂,他的几任内阁总理都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奸相。总之,很多的时候,是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毁誉参半的样子,也就是很多现代人所说神也是他鬼也是他,总之很多人认为是杨贵妃这“红颜祸水”把李家的江山给端了,在他屁颠屁颠的逃亡生涯中,才真正领会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原来杨贵妃是上帝派来挖自己祖坟的主,害得君王不早朝,古往今来哪有好结果的?其实唐玄宗的政治生涯也是很多政治人成长的一种典型模式,虎头蛇尾,善始不善终,因为善终比善始往往更有难度……
  
  第三个,说出来可能使你大吃一惊,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她绝非善类,最多算是亦正亦邪的主,只因为她曾因爬上权力巅峰而自己亲自出马开除了亲生女儿的地球籍,让她成了火星人民!对,聪明的你一定猜对了,她就是历史一姐武则天,正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甚至吕后、慈禧老佛爷等同一级别的垂廉听政者和她的政绩比起来简直就黯然失色,不管吕后是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威风八面的女权主义者,至少吕后从没有皇帝宝座,从来不能威风凛凛地在朝中狂称“朕”即天下,而武则天却是在这方面独步于天下的,正所谓“念天地之悠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能不说冠绝人寰,连当代的红都女皇处心积虑的结果都是一滩黄粱美梦而已,所以按照“成王败寇”的历史规律性认真论起来,那么武则天是正牌也无可厚非,何况她治内的时间确实也干了一些好事,何况权力是一种最猛的春药,做错点事那是可以谅解的,有时侯连身家性命都成了筹码呢!
  
  下面,我们继续介绍反派人物,标准继续沿用我认定的,请原谅。其实人生对手很重要,如果没有强劲的对手,那生活将会寡淡而无味,成就也会大打折扣,正如戏剧没有冲突就没有高潮一样,演员最讲究的就是能出彩的对手戏,你意下如何?
  
  说起反角李林甫,老实说也是一个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知名度绝不亚于他的恩主唐玄宗,这个创造了成语“口蜜腹剑”的心愈黑越装得体面无邪的家伙,阴了人家,人家还鸡啄米似地一个劲要感谢他,正所谓他卖了你你还真诚地一个劲为他数钱,他死了之后被贬还有很多人为他鸣冤,果然是厚黑顶级高手,连后世的康生都装得比他缺少点技术含量,“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那是防不胜防的,何况有的人根本就没打算防他,口甜如糖,我们是同志加兄弟云云,哄得你早已准备一颗红心感谢涕零地送上去了,自动缴械的人还有什么“免疫力”?最后是死了都不知什么回事。高,实在是高!这才是奸的最高境界,成语也有云“大奸似忠”,奸了被捉那不是奸是彻头彻尾的愚蠢。所以李林甫也光荣地当选了奸佞的旗舰式标杆人物,历史高度绝不亚于李隆基。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反派,没有人反对吧?
  
  安禄山,这个不知老头是谁的“安史之乱”首恶,果然是私生子够聪明呀,这个从小就偷鸡摸狗的强人居然也学得奸中第一人的真传,口甜舌滑,巧舌如簧,又会装孙子,居然骗得达官贵人直至皇帝的信任,成了大军区司令,还成了杨贵妃的姘头,最后成为反贼,又被自己的儿子莫名其妙地做掉了,做反派死得这么“悲壮”可能也只有他了。
  
  再就是杨国忠,这是一个很有背景的人物。吾国行事总是说渊源,裙带飘飘花枝招展耶。比如23年听了一次孙总理的演讲,你就是同盟会会员了,熟人好办事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国忠兄既是杨贵妃的堂兄,又是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的外甥,亲上加亲呀。名字叫国忠,却对国家一点也不忠,还因和安禄山争宠而引发了“安史之乱”,为大唐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还有什么猛人劳你自己亲自补充吧,我们是开放的论坛,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的话语权。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招租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18: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章 细节决定成败
  
  让我们先来听一个关于史思明的诡智故事。
  
  公元736年,史思明因亏空公款无法偿还,于是学香港黑社会“着草”跑路,逃之夭夭,却因祸得福引来了一段锦绣前程。
  
  史思明一直跑到边境地区,然后越过奚族人的地盘。奚族人却是一个著名的排外民族,非常憎恨外国人,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憎恨外国人,可能是仇富心理作怪,又或者是奚族人有点自我陶醉吧,反正他们捉住了史思明,并立即想用他来祭旗。
  
  临死之际,史思明脑子里一道闪电,就像70年代流行的想起雷锋大叔什么的,慌称他是大唐的和亲使者,是为你们送美女来的,俗话说棍棒不打笑面人,何况又是来送礼的,还是大唐美女,奚王看史思明也是相貌堂堂气度不凡,一个标准帅哥周润发的派头,真把李鬼当成了李逵,以为他是真的送靓女使者,于是带他八菜一汤海吃海喝一顿,以国宾的待遇接待了他,还决定派100人随史思明去面见唐王,以示礼尚往来。
  
  事情至此,如果是庸才,那早就心花怒放幸福得不知爹妈姓甚名谁了。 可是史思明却对奚王说不,也活该他有一段锦绣前程。
  
  史思明居然对奚王狮子大开口,就像当代的一些大骗子专说自己是顶级高官的亲戚才有派头一样,他嫌奚王派的使者级别不够高,指名道姓要奚族最有才学的琐高带300人跟他去拜见大唐皇帝老儿,奚王果然应允,谁不想攀上阔亲戚?
  
  当一干人等兴高采烈一路游山玩水到平卢(今辽宁朝阳一带)的时候,诡计多端的史思明先着人去向当地武装部长慌称奚族人派琐高和精锐部队以朝拜天子的名义偷袭平卢,我大唐军队应先下手为强云云,部长果然立功心切,在奚族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雷厉风行将琐高的300手下一锅端,一个不剩全干掉了。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超级奚人琐高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成了恶意逃债者史思明(这如果在当今的法制社会里他可是能上法院逃债榜前列的人物)口里的一块肥肉,真有点怀疑琐高的才华是不是自吹的,至少他的最高学历有点灌水的味道,是不是奚人党校假的真文凭就无从考究了,看人这么走眼的,这严格说起来也算是一种渎职罪吧,看人失察啊!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呀。
  
  不知是不是史思明太会演戏,总之可能不是我们愚蠢而是唐人太狡猾了,可能这也是奚族人排外的深层原因吧,不按牌理出牌谁会喜欢?反正你注定要上当,骗你没商量。
  
  奚人超级大腕碰上了唐人的超级白眼狼,也算是倒霉透了。退一万步说,假设聪明的琐高即使用火眼金睛识破了史思明的真面目,他可能也只能干瞪眼,因为这差事是奚王派的,奚王交办的任务谁敢说不?那时是唯上主义的封建时代,不怕脑袋搬家?可能高人琐高也能看出老狐狸史思明的伎俩,只不过不想点破这皇帝的新衣罢了。
  
  然后史思明把琐高送到军分区司令张守珪也就是安禄山的养父那里,张见奚族人最有威望的琐高(相当于奚族的诸葛亮)都被捉了,高兴得不得了,便对史思明青眼有加,认为他太有才了,这不是“空手套白狼”的超级圣手和成功楷模吗?要是史思明生活在现代,怎么说也该是一个胡润富豪榜的前五百强之一吧?正一一个超级“皮包公司”的最有竞争力的CEO人选。由于战绩不俗,从此引来了一段平步青云的仕途,前途无量的样子。
  
  史思明原来是去偷越国境亡命天涯的,居然让他歪打正着临时来了一个“大变活人”的把戏,终于骗来了不错的政治资本。
  
  天才呀,你不得不佩服到五体投地。如果不是“安史之乱”的主角之一,而是别的什么凡夫俗子,早就被憎恨富朋友的奚人吓死了。
  
  不得不说史思明是食脑一族,这么高难度的政治手段也被他无中生有了,他不做大官肯定是怀才不遇,上帝有意为难人。
  
  哈哈,有趣吧?如果我的这书里充满这样的有趣故事,你是不是会有一点喜欢甚至于有一点点感动?
  
  不管正智还是诡智,智总比愚耐人寻味点。
  
  这世界大体上有四种人:聪明的好人、聪明的坏人;愚蠢的好人、愚蠢的坏人。史思明属于哪种人呢?
  
  好,我们废话少说,言归正传。唐朝故事开始了,将分四部来写,保证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18: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部 初唐光辉
  
  第4章 流言也可得江山(上)
  
  对于初唐的分界,其实是有很多争论的。好在我这不是在编如司马光般的编年史,而是手法松散的野史乱弹,专找正史没有大张旗鼓记载的有趣事儿来开刀,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专找软柿子来捏”,武术都是专找软肋来攻击的,天机不可泄露。
  
  最记得的是小时候读过的一首十分有趣的小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此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却又引起共鸣,据说这就是诗歌的最高境界,一如李诗仙的“床前明月光”晓畅淋漓。
  
  这诗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写出来的,它的主人就是初唐四杰骆宾王七岁时的名作,神童呀。我最欣赏的就是那绝妙的色彩,白绿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泾渭分明,就如解放区明朗的天一样赏心悦目,战地的黄花一样别有风情。也像他在著名的《讨武氏檄》所说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一样有气势,弄得被炮打司令部的天下一姐武则天一愣一愣的,如此人才居然不是我们阵营的,还对她的总理大臣乱发了一通女人特有的怪脾气,说他没有笼络人才的雅量,没有团结同志的水平,搞不好安定团结,差点撤了这个倒霉蛋。
  
  哈哈,爱死这个小屁孩,七岁时我们撒尿还不知道方向呢,他已经白毛浮绿水小荷已露尖尖角了。像他这样的人在唐朝也是俯首皆拾,初唐四杰的另一杰王勃也是少年得志,《滕王阁序》光照千古,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惊艳千百年,引用率之高没人能统计得出来。大唐人,强呀,这么好的题材不写,怎一个浪费了得。
  
  既然对于唐朝的几个阶段分野大家都有争议,不如用一个另类标准来标新立异一下,那就是以文学史家的标准,从唐朝开国到唐玄宗开元初年,大概就一百年左右吧。反正这些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大家知道一点就够了,此为背景。以下我们一起来重温初唐的光辉岁月。
  
  唐朝的江山是如何得来的,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有的人说是隋炀帝太残暴太淫荡,弑父夺妃,不亡国才是老天爷瞎了眼。而当时的李氏家族又是陇西军事贵族,也就是近似于民国时期拥兵自重的大军阀集团,李渊的几个儿子又都是带着虎狼之师,往往有摧枯拉朽之势,当然是非李莫属了。
  
  其实,据一个小道消息说,李渊是借助一个“莫须有”的政治谶语得天下的。
  
  这个,基本上是有点玄乎,也有一点儿戏,信不信由你。
  
  中国有一个十分奇特的政治现象,那就是几乎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基本上都是先从谶语也就是政治谣言开始的。从陈胜、吴广利用 “鱼腹丹书”的政治谶语 “大楚兴,陈胜王”到红巾军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歌谣,无不蕴含超强的政治号召力,这便是舆论的力量!
  
  据说,唐朝就是因为一个政治谶语而得天下的,舆论先行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18: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章 流言也可得江山(中)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的横征暴敛醉生梦死更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社会动乱的时候往往是盛产谣言的时候,这是屡试不爽的事实,这谣言甚至能顶三十个师用。这正如一个开国皇帝一出世就有异象一样相映成趣。不是开国皇帝的母亲梦见和神龙交媾,就是飞沙走石,雷电交加,天文大潮,神物出现,以表要降生的人与芸芸众生的有别之处,说穿了这就是宣传,宣传是另类原子弹也。
  
  当时的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神秘谶语:“李氏当为天子”。
  
  鬼知道这样的巫婆语言似的无从考证的闲言碎语是怎样传开的,它的传播源出于何处,谁是始作俑者,大家一概不知,是不是李氏的陇西军事贵族的间谍故意为之都已经成为了千古之谜。反正是吹牛不上税,法不责众,你奈我何?
  
  反正,这引起了以隋炀帝为核心的隋朝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极大恐慌, 特别是在那种火星四起的乱世,隋国的统治者非常害怕群众的力量,于是集中力量扑灭星星之火,以防它成为燎原之势,烧焦了自己。
  
  于是隋国的谍报部门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他们都深刻领会太上“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人”的精神实质,大开杀戒。
  
  这样,就有一个人要倒霉了,他就是大将军李浑。
  
  哈哈,谁叫你也姓李呢?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乱性。这只怪跟错父母改错姓,糊里糊涂成了冤大头。
  
  杀他的便是他的政敌宇文述,也就是弑君的宇文化及他爹。
  
  说起来,宇文述和李浑还是正儿八经的亲戚关系,前者是后者的舅老爷,怎么就不顾亲情做了李浑了?
  
  说起来,这李浑也是可恨之人,名如其人,浑呀。李浑虽是一个美男子,一表人才伟岸男子的款式,却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据说大小老婆几百个,堪与天下第一牛淫棍隋炀帝有一比。
  
  李浑曾用非常手段夺得侄子的巨额财产和显贵爵位,当时宇文述帮过大忙,曾向还是太子的隋炀帝保荐,李浑感激涕零,并许诺说事成之后给舅老爷每年收入的一半。谁知事成之后李浑过桥抽板,成了恶意赖账者,也就是说他给舅老爷开了空头支票。
  
  这小子也太浑了,天上雷公地下舅公,连舅老爷也敢骗,真是吃了豹子胆了。 宇文述是何等之人,连隋炀帝面前都能说得了话的人,你小子居然敢耍他,这不是找死吗?从此埋下了祸根。
  
  于是宇文述从此以后整天想用计整死这个好外甥,真是小人之交常戚戚也,与损友交,必有损失也。
  
  正好当时社会上流传了“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有好事的大臣建议尽杀天下李氏(这样的好事者朝朝都有)。
  
  哈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聪明过人又政治嗅觉灵敏的宇文述终于想到了一条斩草除根的毒计。
  
  于是他立马向隋炀帝递上了悄悄话,说我虽然和李浑这小子是亲戚(装得好像要太义灭亲的样子),但我近来感觉他怪怪的,常和李敏(也是亲戚,反正是门当户对了)等开小会,神秘兮兮的,李浑位高权重又是统领卫戍部队的,这个里面恐大有文章,主公你要多加小心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18: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章 流言也可得江山(下)
  
  
  宇文述这么阴阳怪气地一说,隋炀帝立马惊出了一身冷汗。这不是暗示他李浑这小子有颠覆中央政府的企图吗?换句现代话说,宇文述这老乌龟就是铁了心要李浑背上一个反革命颠覆罪。
  
  颠覆作反那是杀头罪呀,这宇文述够他妈心黑的,你的浑外甥不就是赖了你老一点帐吗?看你也不是穷人,甚至也是富可敌国,况且那也不是你的财产,你甚至没有和你的帅外甥签约,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不作数的口头承诺而已,酒桌上的事怎能当真?真是越富越贪,欲壑难填耶,居然还招招下杀手,你也够阴毒了,难怪宝贝儿子成了弑君英雄,原来是虎父无犬子,有样学样啊。
  
  这不,多疑的隋炀帝越想越不是滋味,“李氏当为天子”,原来是这小子呀,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枉我平时对他那么好,他侄子的巨额财产也是我帮他叁奏夺回的,恩同再生父母,这小子居然人心不足蛇吞象,恩将仇报连我的皇帝宝座也想分一杯羹,狗日的东西看他人模狗样的居然如此变态,把他办了。
  
  李浑虽然是一个贪财小人,但还不至于贪到篡党夺权要皇帝宝座的地步,他也是有这个贼心没这个贼胆,当然也是极力喊冤,成千特务去搜家也没有发现谋反的证据,因为李浑原本就不是反贼。
  
  最后,恼羞成怒的隋炀帝还是不依不饶,派专案高手宇文述亲自出马,此公的手段绝不亚于康生当年办案的水平,他用的是逆向思维,从敌人内部策反,骗取了李浑的儿媳也就是姓宇文的信任,把一个宇文述口叙的谋反状让宇文氏实录,以换取宽大处理(这颇有点文革专案组的遗风,典型的“有罪推定论”)。宇文氏是一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以为这样就可以戴罪立功,不被流放,于是以“亲历者”的身份把它写了出来,这下事情就闹大了。
  
  宇文述如获至宝,连忙把它交给了同样变态的隋炀帝,隋炀帝居然对宇文述感激涕零,哭得像一个小孩似的,以为他为隋朝保全了社稷,于是李浑被斩首,全人被杀了32人,其余悉数发配充军,最惨的是以为能戴罪立功的宇文氏也被杀人灭口了。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诛灭了反贼李浑后,隋炀帝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谁知道此李不是彼李,真正得为天子的却是李渊,真正坏了隋朝江山的就是宇文述父子,真是开了一个大大的国际玩笑。
  
  有隋两代,冤狱无数,其他比较有名的是史万岁案、贺若弼案、杨玄感案等,死人无数,尤其是杨玄感案杀人最多,达三万余人,足足三个加强师,可谓是伏尸遍野血流成河,很多人都是冤死的。我都有点怀疑隋二世杨广这个杀了父亲又强暴父亲小老婆的超级变态是杀人魔王投胎重生的,不然如何动不动就大开杀戒,这样杀来杀去,自己的内部早起空空如也,成了被掏空的纸老虎,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不用多少力量就可以把隋朝灭了,更不用说唐公的虎狼之师了。
  
  所以说,隋朝是自己挖了自己的坟墓。流言助李唐打下了江山。
  
  于是,我们英明神武的唐朝男一号李世民横空出世,以下是李渊和他的儿女们的表演时间。
  
  21响礼炮热烈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18: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章 “啃儿族”的由来(上)
  
  现在的社会,由于互联电脑遍地开花,如四月的原野上芳菲繁复,也由于网络的普及,在家办公也成了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新生行业,又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宅男宅女”现象 ,泛指那些依赖网络、极少出门、拒绝与其他人亲密接触的族类。
  
  这一类人一般以低年龄青年为主,他们可以几天甚至几个月不用出门,羞见太阳的样子,虽然他们其中有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用电脑为自己谋得不错的收入甚至是一夜暴富,比如办网站的,又比如网络作家,不过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就没有那么幸运,看起来消极、自闭、适应不了外面的精彩世界,于是选择了如古代圣贤一样“大隐隐于市”,活着没意思的样子,这在西方可能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当然也可能是我胡说八道。
  
  由此,又衍生了一个副产品,那就是“啃老族”,由于没有正经工作没有收入,最终由父母养起,啃了父母的老本……
  
  有人一定以为我离题万里了,宅男宅女关大唐甚事?你不是在胡扯打酱油“出前一叮”的事吧?还俯卧撑呢!你这不是在凑数字吗?又没人给你发数字工资,呵呵。
  
  得,我们言归正传。
  
  其实虽然宅男宅女和大唐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也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算不了离题万里。你想想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是如何打下万里江山的?
  
  我们知道,李渊虽然是唐朝的开山鼻祖,但却只做了九年皇帝就被逼做了太上皇,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巡视员”之类的闲职,顾而不问的那种,要知道皇帝是终身制的,除非他死了,不然就是用非常手段赶他下台,比如流血政变什么的,高祖恰恰就是在祸起萧墙的“玄武门之变”后失去皇位的,这个大家都知道。
  
  说是禅让,其实其中的真相永远没有人知道,因为中国的历史很多的时候都是为尊者讳,就像清朝十大冤狱一样扑朔迷离,所以历史有时也像妓女的笑容一样扑朔迷离,没有一个真正的含义。由于历史的许多不确定性,由此创造了许多历史考据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样子,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问题来了。
  
  为什么高祖那么容易就放弃了万人之上万人景仰的皇帝宝座?是他个人修养特别好特别高风亮节,抑或是阶级觉悟特别高?又或者什么都不是,而是儿子的杀人刀架到了自己头上,他终于不见棺材不流泪,为他支持错被弑的大儿子李建成造成政治混乱而以失去皇帝宝座来买单?
  
  这代价是大了点,但人最大的代价还是生命。
  
  于是他一千个不同意一万个不情愿地签约了。
  
  这个,基本上此中的是非曲直谁也不知道,除了六世纪当时的那几个当事人,任何史学权威都不可能解读到真正的真相,因为没有现在的什么30年解密的绝密档案,其实也不可能有什么真实的档案,于是给后世留下了想像空间,于是让易中天等正统史学家有了诠释的特权。反正是打死狗讲价死无对证,就看你怎么说了。
  
  于是,白花花的银子跳着最动人的舞蹈进了史学家的腰包。
  
  我爱历史,我更爱银子。
  
  其实,关于唐高祖的垮台,一直有一种说法喧嚣尘上,那就是李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啃儿族”,和现在的“啃老族”相反也相映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18: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8章 “啃儿族”的由来(中)
  
  历史老人有时候喜欢自说自话。
  
  关于唐高祖退位那些事,大概也就是这样了,在宾主双方相见甚为融洽的情况下,为了唐朝帝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发展,本着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用人原则,唐高祖不恋权位不计个人得失,从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积极让贤,终于实现了权力的和平平稳过渡,创造了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政治文明和制度创新,为“贞观之治”铺平了道路,实现了清明的政治工作环境。
  
  关于李渊在历史上的地位,好多史学家都为他叫屈。认为他基本上还是一个伟大的领导人,是他奠定了唐朝的基石,首先他毫无疑义是唐朝的一面旗帜(至少是打着他的旗帜的,因为那时他的官阶最高,权力确是一个好东西),比如说太原起事,成功攻入隋都,利用“曲线救国”的外交绥靖政策成功攻城略地,并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建立起了国家制度和政治格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为大唐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过,嗯,这不过可以毁了一个人。关键在于他在关键时刻站错了队,犯了方向性路线错误,这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和领袖不应犯的低级错误,于是他不可避免掉队了,最后成了一个顾而不问的巡视员。
  
  玄武门之变成了他最大的“污点”,他一生中永远的痛。因为他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过气人物。
  
  历史上,任何一个政党和统治集团的路线斗争都是非常惨烈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那是客气不得的,谁掌握了正确路线,谁就是革命道路的掌舵人,牢牢掌握革命的航线,也就是香港行话叫“话事人”。
  
  正如李渊在开国之初以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政治分析力,通过对瓦岗军李密和东突可汗的成功的外交绥靖政策,毅然决然举起了反隋大旗,太原起事后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胜利,顺利地挺进长安,然后拥杨广之孙杨侑为新帝,即恭帝,学学曹大哥“挟天子以令诸侯”,拜为唐王,立恭帝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不久恭帝便“禅让”(真有点怀疑尧舜禹的“禅让”是什么回事,这是中国比较值得研究的政治现象,正如那些说不清理还乱的政治谶语一样值得研究)了,自封为帝,这时候的李渊无疑是唐朝的一面最靓丽的旗帜,最最伟大的领袖。
  
  这是没有疑义的,正如谁也不能否认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是李世民他亲爹一样。
  
  问题是,建国后李渊犯了许多方向性错误,可能是马屁话听多了,有点飘飘然不思进取了,甚至可能搞了不算太重的“个人崇拜”,办事常拍胸脯,有时不免有点老人痴呆的症状,反正他老人家经常看不清革命形势,最突出的错误就是在选择革命接班人时常犯迷糊,首鼠两端,有时感觉建成好又是长子,有时感觉世民好会打仗还特会笼络人,有时候感觉两个都好半斤八两,于是他经常犯困,甚至试图搞点平衡。
  
  最重要的一点他倒是忘记了,那就是一山不能藏二虎,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不然大家都会被晒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18: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章 “ 政治完人”李世民(上)
  
  这又要先讲一个轶闻故事,也就是“龙生龙种”的老套故事。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就牵涉到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就比如,如果你老爸是香港首富李嘉诚,那么基本上你就是“龙种”了,然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差天上的月亮没摘下来。
  
  据说,李世民出世时,照例是雷雨交加,天文大潮,有两条巨龙翻天覆地,在他家门外留连戏耍,三日才肯跑路……
  
  这个当然不是他家的小屁孩或佣人什么的只能用45度角仰视的“下贱之流”发现的,他们好像也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可能你不会相信,这是正史堂而皇之记载的,鬼知道这修史的人是怎样弄到信息源的,我感觉这史官比我还能胡扯,还能“打酱油”。说到这,可能全国人民都笑了。
  
  最可笑的是,隋末名将王世充更恶搞。此公早有二心,藉着军功整天念叨着也弄个天子做做,正如项羽项大王曾叫嚣的“我可以代替他”诸如此类的大话。某一天,王世充吃饱没事干,居然异想天开地自写符命也就是天将降大任于世充兄弟身上的一些漂亮话在一块白布上,顺便从鸟笼中抓出一只可怜的宠物鸟,把写了政治谶语的白布绑在鸟的翅膀上放了出去,以期让人捕捉后形成“轰动效应”,后来好像是什么都没发生,可能是宠物鸟被主人娇生惯养没力气在没被人发现时早累死了,你想想它驼了那么重的白布,背负那么重的使命,不“杜鹃啼血”才怪。
  
  反正后来是王世充没有当上皇帝,反而被“战神”李世民收归了,成了李的手下败将。最搞的一次是王世充和一个李姓军阀恶战,只因那时很流行“李氏当为天子”这句话,就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山寨”一词一样流行,王世充一见到姓李的就怕得要命,越看那家伙越像天子(就像隋炀帝越看李浑越像反贼一样,这也可能是王世充败给李世民的真正原因吧,疑心生暗鬼呵),后来糊里糊涂地打赢了,王世充还愣了半天,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真是有鬼了。
  
  这就是政治谣言的杀伤力,不死也要脱你一层皮。值得搞政治宣传的“砖家”研究研究呀。
  
  想当初,王世充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能人,他曾出神入化地玩了一出“瞒天过海”的把戏,把同样如狼似虎的瓦岗军李密部队砍瓜切菜地打得落花流水。
  
  按理说,瓦岗军也不是善男信女,也是很有战斗力的,为什么会败得那么彻底呢?是因为王世充使了诈,军事大佬孙子说兵不厌诈耶。
  
  原来王世充玩了一次“替身演员”的大戏,甚至比现代的影视镜头还过瘾。当他和瓦岗军激战时,他也像狡猾大大的史思明一样来个“大变活人”,把一个长相和李密就像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拖到对阵双方间隙,然后冷不丁大叫;“李密被我军俘虏了,缴枪不杀!”。
  
  正在杀得昏天黑地的瓦岗军士兵直接傻了眼,哪还能分辨真假,既然阿头都做了俘虏,我们只能跑路了,还能等着人家“优待俘虏”咩?于是树倒猢狲散,大家都争当范跑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