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8-5598879

商务合作:13432420229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699|回复: 3

[转贴] 阴阳观念与古人的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1 13: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阴阳观念与古人的生活
       阴阳观念在中国产生得很早,可以说,在中国文化诞生之初它就出现了,它是中国的哲学——文化的最基本的观念之一,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一观念不仅成为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对中国的政治和人生模式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就是对中国自然科学——其中最突出的是传统医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阴阳观念是塑造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观念。
??  阴阳观念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以农立国的中国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天地、日月、寒暑、水火、男女、昼夜、阴晴等自然现象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随着经济分工、上下等级的出现,又出现了主奴、贵贱、贫富、治乱、兴衰等等社会矛盾现象。后来逐渐发展到了农业社会,人们从农业生产实践中认识到了向阳的庄稼丰收,而背阴的庄稼却容易减产,就总结出“相其阴阳”的生产经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又把这种经验和规律用来指导管理国家,认识到矛盾的缓和与激化关系到社会的治乱和安危。殷、周之际产生的《易经》就是在总结了以广泛的矛盾现象的基础上试图趋吉避凶的一种尝试,提出了乾坤、秦否、剥复、损益等一系列的矛盾范畴,为阴阳范畴的出现提开了先河。
?? 西周末年,人们从矛盾现象的观察中逐步提升出了能够概括上述各种相互对立概念的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万事万物变化的原因。其后不久出现的《老子》一书则在更高的水平上丰富、发展了阴阳学说,为中国古代的阴阳观念奠定了基础。
??  在汉代之后的2000年中,阴阳学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各个时代都受到了当时哲学家的改造,形成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哲学体系。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以哲学上的阴阳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阴阳家。
??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说纷纷兴起,有人利用阴阳观念来狭隘地解释宇宙、社会和人生,甚至彻底摒弃了人事,专事鬼神和怪异,这就形成了当时非常有影响的阴阳家。
??  在阴阳家那里,人们的日常生活规范也受到了五行变化的影响。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汉朝都有自己的月令,如果用错了月令,或是有意地“秋行夏令”,就会搞得天怒人怨,招致灾祸。这种月令实际上就是政令。其核心就是以十二个月来对应五行。如《淮南子》这样记述说:一至三月间,对应五行中的木,子必须穿青衣,骑青马,佩青玉,扬起青旗,吃麦类和羊肉,使用琴和瑟,操矛作战等;四至五月间,对应五行中的火,所以天子必须穿红衣,骑红马,佩赤玉,扬红旗,吃豆,使用竽和笛,操持戟作战等;六月对应五行中的土,所以天子必须穿黄衣,骑黄马,佩黄玉,扬黄旗,吃谷类和牛肉,用剑作战,等等;七至九月间,对应五行中的金,所以天子应该穿白衣,骑白马,佩白玉,扬白旗,吃糜类与狗肉,使用钟类的乐器,操戈作战等;十月至十二月间,对应五行中的水,所以天子必须穿黑衣,骑黑马,佩黑玉,扬黑旗,吃黍类与猪肉,用磬类的乐器,操铩作战等。
??  如何行时令是十分复杂的问题,一旦行错了就会发生十分可怕的现象。如雨水过大,五谷不生,草木枯死,发大水,蝗虫为害,暴风来临,木无实,雹伤谷,道路不通,暴兵来犯,五谷不熟,虫类成灾,草木零落,疫病发生,五谷脱落,民人迁移,女人不育,风雨不时,五谷无实,冬有火灾,民多疟疾,秋雨不至,草木不衰,发生风灾,草木早死,食物霉烂,盗贼蜂起,边境不安,冰冻不紧,人民流亡,气温升高,冬眠的动物复苏,霜雪不时,冬天下雾,鸟兽胎死,民生怪疾等等。
??  按照礼制与阴阳的对应,《淮甫子》将一年十二个月政令与失度所引起的阴阳失衡描述如下:
?? 一月失政--七月凉风不至
?? 二月失政--八月雷声不止
?? 三月失政--九月不下寒霜
?? 四月失政--十月不结冰冻
?? 五月失政--十一月动物不眠
?? 六月失政--十二月草木不凋落
?? 七月失政--一月大地不解冻
?? 八月失政--二月不闻雷声
?? 九月失政--三月春风不止
?? 十月失政--四月草木无实
?? 十一月失政--五月天落冰霜
?? 十二月失政--六月五谷不收
?
?  

[ 本帖最后由 沙滩佬 于 2009-2-11 13:49 编辑 ]
b2b85f4a1167623808f7ef1d.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13: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观念的核心是阴阳必须平衡,否则就会出现阴盛阳衰或是阳盛阴衰的现象。
??  阴盛之灾主要表现在,像女人参政、太后专权、大臣谋反、妻妾淫乱等。这些行为与自然界发生感应,就会出现阴气过盛的自然现象,如久阴不雨、暴雨不止、河海上涨、洪水成灾等等。例如《汉书》记载,三国时期东吴太平三年,自八月始天气连续沉阴四十余日而不雨,此时吴侯孙亮正在准备诛杀孙琳,后来事情败露,孙琳废掉了孙亮。另外,吴主孙皓是个十分残暴的君王,他在位时,许多大臣想谋杀他,所以经常出现久阴不雨的天象。宝鼎元年太史还曾经为此上奏孙皓:“久阴不雨,将有阴谋。”
??  阳气过盛所作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主要表现为刑罚过重、大兴土木,争霸不休、穷兵黩武等,它与上天的感应为久旱不雨、山河绝流、暴寒暴暑、五谷不生等自然灾害。秦始皇在刚刚登上王位的时候,年龄尚幼,由太后代理国政。而太后与与吕不韦等人发生淫乱关系,结果造成了阴气过盛,与上天的感应是在冬天雷声大作。始皇成人之后,发现了嫪毐的行为,平息了他的叛乱,杀死了许多大臣,诛灭了许多宗族,流放了4000余家。秦始皇的这种过火的行为造成了阳气太盛,当年就与上天感应,在四月间竟然天气还极度寒冷,冻死了许多人。
??  阳气太盛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战争,而根据汉代的理论,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权力日渐衰微,诸侯的力量日渐强大,是典型的阳气过盛,所以,这以时期群雄并起,争战连年不休,与战争直接相关联的自然现象就是天气大旱。据《汉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频频发生严重的大旱。  
??  一般说来,阴气太盛可采取一些比较容易实行的补救的措施。例如古人认为,如果后宫的妇女太多,就会作成内有怨女、外有旷夫,宫中阴气太盛的现象,从而引起水灾。像晋代的咸宁初年,皇帝让人四处来择良家女子,结果后宫的美女太多,受到天下人的非议,数年之内洪水不断发生,溺死者不计其数。因为这个缘故,每逢发生水灾的时候,帝王都要遣出一些未曾幸御的宫妃,以减少少宫女人数,求得阴阳平衡。
??  据《旧唐书》记载,唐宪宗元和八年,“出宫女二百车,任所从适,以水灾故也。”这就是说,当时的人们认为水灾是帝王的宫殿里的女人太多了,一个阳性的皇帝压不住那么多阴性的女人,阴阳失调,就要减少阴气。方法倒也十分简单,把象征阴气的女人放出一些就可以了。
??  据说,阴阳失调会出现一些怪异的现象:
??  首先是怪异的天象,诸如:天无云而雷、风乍起而雨等等。据《史记》记载,秦二世登基的那一年,就出现了无云而雷声隆隆的天象。汉代的大学问家刘向认为,雷属于阳性,象征秦二世;而云属于阴性,象征着大臣。大臣辅佐君王,就像云彩托着雷电一样,中国传统社会的的观念认为只有是阴阳契合才会国泰民安,有云才有雷电。由于秦二世不抚恤天下,万民都不愿意拥护他,所以上天以有雷无云的来预示阴不托阳,并以此来预示秦代将要灭亡。
??  其次是怪异的地象,《谷梁传》记载,春秋鲁成公五年,梁山崩塌,阻断了黄河,三日不流。晋侯率领群臣素服而哭之,这才使黄河的水流恢复。山属于阳,山阻断了河水预示着周礼不行,所以这一事件正是象征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状态。
??  其三是怪异的水象,除了水灾之外,术士们认为,河流迁徙预示阴谋谋反,不出三年就会有叛臣出来。平地冒出泉水或是泉水无故干涸,是阴气过盛,主小人专权。据《汉书》记载,安帝永初元年,河南新城一带突然涌出一泉水,深三丈。此时邓太后专权,不立长子刘胜,却以清河王刘祜为帝,有大臣欲谋废太后,结果事泄被杀。
??  其四是怪异的人象,相传汉代末年,洛阳虎贲寺东壁中出现了一个黄色的人影,眉目清晰,围观者达数万人,此后不久即爆发了规模宏大的黄巾起义。
??  其五是怪异的物象,如草木死而复生,受创出血等。曹操之死的记载通过《三国演义》而广为流传。据说曹操欲建洛阳宫,伐龙树而其根出血,曹操当月就死了。
??  其六是怪异的言象,包括民谣、儿歌、妖诗、讹言等。据说每当时政将要发生变故就会有一些带有谶语性质的诗话流传。据《隋书》记载,东魏武定年间,有童谣说:“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澄灭。”这里的高竿暗指高欢,即后来神武皇帝,他于武定五年病死;澄是指高澄,他于武定七年为强盗所杀,帝号是与高欢一样也是追谥的。北齐初年,有人在墙壁上写道:“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迭代坐。”后来,文宣帝十年而崩,废帝不足百日,孝昭帝只当了一年皇帝就死了。
??  在后来的历史演进中,阴阳五行学说越来越庸俗化,把人的一举一动和每一天都与阴阳五行联系起来,如“建除十二神”的说法。
??  这一说法就是以干支五行的原理为基础的,根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凡是吉日都一定是相生的,其戊寅对应土木,甲午对应木火,戊申对应土金,甲子对应木水,都是相生的关系,所以被确定为吉日。而八大凶日则是甲申、乙酉、丁亥、戊子、庚寅、辛卯、壬辰、癸已,根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不难看出,其中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相克的。“八专日”是五个五行相重叠的日子:壬子、甲寅、乙卯、丁已、己末、庚申、辛酉、癸亥,它们分别对应水水、木木等。这样以来,就会出现天地朦胧、吉凶不定的情形,所以在“八专日”是不随便做什么大事情的。
?? 根据阴阳五行和十二干支又可以推算出所谓的“建除十二神”。依据十二干支确定了各日以后,就可以定出所谓的吉凶了。如:
?? 建日:吉日;除日:去旧迎新,吉;满日:宜祭祀;平日:万事皆吉,定日:宜聚会,忌医疗;执日:修建吉,外出凶;破日:万事不利;危日:万事皆凶;成日:结婚吉,诉讼凶;收日:收割吉,开张凶;开日:婚姻,开张吉,莽礼凶;闭日:万事皆凶。
??这样以来,本来还有一些哲学文化的内涵上的合理性的东西基本上就变成了束缚、愚弄、麻痹人的封建迷信了。
??   按照阴阳五行和相生相克的理论,人们的属相之间也存在着生克的关系,如属猴的人与属鸡的人争斗不息,民间有鸡猴不到头的说法,属鼠的人克属马的人,属马的人应该与属牛的人相婚配,等等。根据这种对应关系与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的理论相配合,就可以得出人的属相之间应该如何配搭了。例如,鼠为水、马为火,水克火,所以马吃了鼠突就会发生胀肚的现象,而又有属鼠的人克属马的人的说法;鸡与猴同为金,两者相斗,胜负难分,吉凶不定;马为火,牛为土,火生土,故属马的人应该和属牛的人相配。
??  十二生肖与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    木--虎、兔
??    火--蛇、马
??    土--牛、龙、羊、狗
??    金--猴、鸡
??    水--猪、鼠.
??  根据这些理论,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有一些学者和有名的人物煞有介事地用它来处理一些事情,并堂而皇之地载入了正史。
??  《左传》中记载,昭公二十一年秋七月,发生了日食。昭公问梓慎说:“这预示着什么吉凶呢?”梓慎回答说:“……阳不克,故常为水。”他的话的意思是说日食发生是因为阴侵阳,阴气太盛,阳气不盛,阴阳失调,预示着将要发生水灾。
??  据《晋书》记载,戴洋是晋代十分著名的历算家,有一位叫做王导的人生病了,久治不愈,请他推算。戴洋看了王导的生辰后说:“你的本命在申,申对应金,而您现在居住的地方恰好处在属于火、水的地方,金火相烁,水火相煎,所以你才会生病。”王导按照戴洋的指点,移居到属土的地方,他的的病便不治自愈了。
??  《隋书》载,后主陈叔宝极其好战,在东冶一带大造兵器。祯明二年有一个赤色的巨物从天而降,落在东冶制造兵器的房屋,屋中的兵器被炸得四处飞散,引起了一扬大火。第二国就灭亡了。《隋书》中说:“天若曰,陈国小而弱,当以和好为固,无铸兵而黩武,以害百姓。后主不悟,……卒以灭之。”据说这是因为陈国的薄阴载不了它所制造的重阳(穷兵黩武),所以是自取灭亡了。 
??  汉文帝时,一位名叫公孙臣的人说:“秦水之后,汉代应该对应土了。”他还预言天上将出现黄龙,后来天上果然出现了黄龙。不久又有一位名叫新垣平的人说上天将降下玉杯等吉兆,也预示着汉代应该改制,尚土尚黄。后来确实有人献上玉杯,上面还刻着“人主延寿”的字样。于是文帝就动了改制之心。可是不久就有人告发新垣平伪造天象和玉杯,这使得文帝难堪之至,他杀了新垣平的三族,也不愿意再提改制的事了。一直至汉武帝时,人们才旧话重提,实现了汉代的改制,崇火尚黄;后来伴随着五行相生说以及三统说的兴起,汉代又崇火尚赤。
??  由此看来,在狭隘的阴阳家那里,根本没有什么阴阳五行,不过是他们为了各种目的苦心杜撰出来的罢了。
?? 阴阳这对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极为重要的观念,不仅在古代,就在现代也还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中医就是利用阴阳观念来解释疾病的形成并由此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的。阴阳观念无论是在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是在科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的合理性是不容抹煞的。当然,在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阴阳观念的使用不免有些过于宽泛,尤其是易于与封建迷信相结合,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鉴别的.


[ 本帖最后由 沙滩佬 于 2009-2-11 13:5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5 19: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中医就是利用阴阳观念来解释疾病的形成并由此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阴阳不是迷信。。{:4_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招租
发表于 2009-2-15 19: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顶下吧.辛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