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怀集领域网 返回首页

浪击飞舟的个人空间 http://www.hj01.com/?6343 [收藏] [复制] [RSS] 不管风吹浪打,舞出快乐人生!

日志

褪色的记忆(9)——忆海拾贝

热度 2已有 449 次阅读2010-7-16 16:02 |

 

自论坛制作出了电子版的《褪色的记忆》后,不少的当年知青朋友都拜读了,他们感激论坛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使为怀集献出了青春的大家重温了当年。最近,在一帮当年怀集的广州知青聚会上,我收集到了不少有趣的往事,特编写出来,并代他们为《褪色的记忆》添加几笔。

(一) “幸福”落脚

我们是在196811月到怀集,到了知青接待站,受到了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在偌大的黑板上,标注着我们即将奔赴的公社(地点),冷坑、梁村、中洲、蓝中、幸福、坳仔等等,面对这些生疏的单词,我们都傻眼了,大家都知道,这地点的选择很重要,它关系到今后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命运。但情况不熟悉又使自己无从选择,于是乎凭直觉便成了选择的依据,象什么村啊、坑啊、坳啊等,单单看名字都觉得是条件艰苦的地方。好像“冷坑”就是没人愿意报,因为直觉很容易让人得出的结论是,此处一定是“很冷的大坑”!又比如“中洲”这地方,就是与“广州”相差一个字,起码也叫“州”呀!这些现在看起来都十分幼稚、十分好笑,可当时大家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头脑又能成熟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胆小的凭自己的直觉思考,我们几个大胆的就去问接待的干部。我们找到了一个面带微笑的中年男子,“请问我们报哪个地方好?”,“这要看你们怎么想了?”对方答,“当然是越近广州越好啦!”我们说,对方笑着答:“那就坳仔吧!”,“啊!天,这坳仔一定是山坳里的小地方,要不怎么还要多加个‘仔’字?此处一定不能去!”我们心里想,看到我们都不做声的情形,中年男子好像知道了我们的心思,他依然笑着说:“你们去‘幸福公社’吧!这么多知青落脚点,幸福公社是最近怀城的,离省城广州远了,离县城近都好呀!”听着这接待干部的建议,我们觉得似乎有道理,再加上直觉告诉我们,这地点好啊!起码有“幸福”两字啊!于是幸福公社眉田大队成了我们几个“大头虾”的落脚点了。落脚后,伴随着我们的便是艰苦的知青生活,慢慢地我们才知道,原来当初凭直觉选插队点是大错特错。梁村、冷坑均是怀集县的平原区,又是当时县的主要大米产区,生活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是较好的,而幸福、中洲等却是条件较艰苦的山区。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也许就是命了!艰难地渡过住下的三个月后,眼见春节将到了,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我们想家了,于是筹备回广州过年的成了大家唯一的想法。此时,生产队长把我们找来开会,说上头有文件下来,要求广大知青留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队长最后掏心窝地说:“其实,我知道你们不想来,我们也不想你们将来留下来!我只是想你们在这的时候,不要发生什么问题,免得我难以向你们的父母交待啊!”听了队长的话,我们心里明白,我们大家都在干着一件大家都不想干的事,我们都无力抗拒这时代的大势所趋!

眼见年关越来越近了,我们决定还是回广州过年。为了赶广州的班车,我们半夜摸黑就出发了,也许是天黑,再加上冷,走到半路,感觉到实在太冷了,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点上火取取暖,等身体缓过劲了再走,虽说幸福眉田离县城最近,可我们却足足花了四个多小时才到县城。当坐上回广州的班车时,想到又能回广州了,又能回到父母温暖哦的怀抱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晚上赶路的疲劳好像全没了,至于过完年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我不敢想,也不愿意再想!                    

(口述:苏红、浪击飞舟编写整理)

                     (二)在梁村的日子

与苏红的选择不同,我当时是由知青安置点安排,结果被安置到了,许多知青觉得不好听的梁村。在梁村做知青,虽然下田干活辛苦,可也是我最快活的日子!当年的那段有苦有乐的时光,时常还会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我们几个知青到了梁村,随即就分配到了生产队。第二天,生产队给知青发第一个月的口粮,队长问:“你们要什么米?”,我们问:“有什么米?”,队长说:“有油尖、当造米和储备米。”我们又问:“什么米好?”,“油尖和当造米好吃,但不见饭,不经饱,储备米是隔年储备较粗,但见饭,经饱。”“那要储备米!”知青们异口同声喊出了自己的最担心又最想说的心声,都是十来岁的后生仔,再加上那年代根本就没有什么油水,当然能吃饱肚子是最最重要的,那还管什么好吃不好吃的口感啊!

在农村的日子,生活确实十分单调,白天干活虽然辛苦,可毕竟是大家一起齐哗哗挺热闹,到了晚上,我们除了那昏暗的煤油灯做伴外,还有就是村里的一些同龄人,大家都是后生仔,凑在一起谈天说地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我们说说大都市奇闻怪事,他们讲讲乡村田间的经验与知识。最记得就是他们约我们去照黄鳝,那是我们城市孩子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照黄鳝其实就是去“叉”黄鳝,单是照明用飞“火厘”,我们就感到十分的新鲜,据说其制作不复杂,将厘竹先浸水,打裂再晒干便成“火厘”,“火厘”的特点不但是点着后就能比电筒火亮,而且不易被风吹熄。抓黄鳝的竹叉也是制作简单,一根厘竹从中间竖着破开一段,再用段小厘竹片,将破开的两片竹片撑开便成,这真是简单实用的工具,只要是叉到黄鳝,不管它身多滑溜,那准保是十拿十稳的。跟着这帮孩子,我们还学会了下河摸鱼抓虾,养鸡、养鸭。直到今天我还是这样认为,这些在农村学会的知识终生受用。在梁村做知青的日子,还有件自己至今难忘的事,那时梁村防疫站不时有些猪肉要找人运去凤岗、洽水等地卖,运费是一次人民币2元,骑单车一个来回,路这么远,要花费多少的体力啊,可我们还是争着去干这差事,因为能赚到真金白银进自己的口袋,虽只有小小的2元,可那是当时最最高兴的事了!

              (口述:云子  、浪击飞舟整理编写)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好山水 2010-8-11 23:14
青春在记忆中闪耀,时光却不能倒流...
回复 凤岗河畔 2011-4-5 10:03
“火厘”,我们就感到十分的新鲜,据说其制作不复杂,将厘竹先浸水,打裂再晒干便成“火厘”……

应该是打裂再晒干,浸水,再晒干便成“火厘”

现在我家还在用啊,但现在led手电筒基本上普及了,火厘基本上用来烧柴时引火用
现在也很少照黄鳝了,主要是现在农药、化肥、除草剂滥用,黄鳝基本上不能存活,还有水土流失严重,冬天水田很多都是变成旱地了……
谢谢老前辈啊,开垦怀集,建设怀集!
回复 浪击飞舟 2011-4-6 15:12
凤岗河畔: “火厘”,我们就感到十分的新鲜,据说其制作不复杂,将厘竹先浸水,打裂再晒干便成“火厘”……

应该是打裂再晒干,浸水,再晒干便成“火厘”

现在我家还在用 ...
   多谢晚辈指正!
怀集本地分类信息平台“找怀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