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8-5598879

商务合作:13432420229

搜索

让弃耕田长出“丰收稻

2014-9-5 11:42| 发布者: 阿成| 查看: 458| 评论: 0|原作者: 谭上洲 孔枚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多;不少有条件的家庭选择在城市买房或租房生活,方便孩子在县城、圩镇的学校读书,留在山区农村的人口也越来越少。由于农村劳动力 ...

文章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多;不少有条件的家庭选择在城市买房或租房生活,方便孩子在县城、圩镇的学校读书,留在山区农村的人口也越来越少。由于农村劳动力不足,不少远离村庄,泥土贫瘠,耕作条件差的土地(山坑田为主)被弃耕,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群众迫切希望农业部门为利用好那些弃耕田开出好“处方”。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县农业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创建绿色生态水稻生产基地,下功夫让弃耕田长出“丰收稻”,为山区群众拓展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据调查,我县有不少离村庄较远、交通不便,耕作困难的山坑田弃耕撂荒。为了让那些弃耕的山坑田长出“丰收稻”,该局组成攻关小组,展开对山区弃耕山坑田开发利用的专题研究。去年,于凤岗镇边远深山“胡必坑”、“石床坑”等地创办“纯自然生态大米”试验基地,并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成立“怀集县凤岗镇仙聚生态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来到凤岗镇石湾村委会胡必坑基地,我们看到山脚下100多亩过去弃耕的农田已经种上水稻。据当地村民介绍,胡必坑离村 2公里多,共有水田150多亩,由于路程远,种粮效益不高,这些农田撂荒面积逐年增加,在3年前已经完全弃耕。在田头,负责这个项目的县农业局农艺师陈欢伟向我们介绍,胡必坑的那些弃耕农田都分布在山坑和坡脚下,周围有大量的森林覆盖,环境空气好,昼夜温差大,无污染源,是得天独厚的原始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稻米必然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是发展“零”污染、“零”残留的纯自然生态大米项目宝贵的耕地资源。

据农艺师介绍,生产纯自然生态大米必须把好好几个关子。一是选择常规水稻品种。目前种植的品种有油粘、红米、黑米、香米等几个品种,特别是看好野香粘品种,该品种有抗病能力强、米质好等的优点,市场前景比较好;二是施肥关。用经腐熟发酵的牛粪、羊粪等食草类动物粪便作为主要肥料,仅在水稻生长前期施少量单质氮肥;三是防病除虫。选择抗病力强的水稻品种和实施保健栽培,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在田间架设灭虫灯,诱杀虫害。水稻生长全过程不施用任何化学农药,实现农药零残留。

负责组织凤岗镇绿色环保大米生产项目的镇党委委员赖绍明信心十足地说:“纯自然生态大米生产项目的实施,为该镇2000多亩山坑田的发展找到了好的出路,拓宽了山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路子,群众非常满意”。

目前,凤岗镇仙聚生态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纯自然生态大米已通过农产品检验部门农药零残留检验,已申请了QS认证,申请了“天宝”商标,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