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领域网

服务热线:0758-5598879

商务合作:13432420229

搜索

古凝洞的要途——燕岩通道

2012-12-24 09:39| 发布者: 开拓者| 查看: 1018| 评论: 0|原作者: 周如坤

摘要: 凝洞——宁洞——桥头,是桥头镇地名变更的历史沿革。 凝洞,其名始于何时有待细考。但“凝洞”二字,较之含蓄,凝者固也、洞即穴矣,让我的思绪一下子走进了远古。这里原是海底天堂,由于地壳运动,却成了陆地仙境— ...

凝洞——宁洞——桥头,是桥头镇地名变更的历史沿革。

凝洞,其名始于何时有待细考。但“凝洞”二字,较之含蓄,凝者固也、洞即穴矣,让我的思绪一下子走进了远古。这里原是海底天堂,由于地壳运动,却成了陆地仙境——大片的岩溶地貌,呈现出千峰竞秀,万窍争奇的美丽画图,峰丛脚洞之间大盆地套着小盆地,小盆地连着槽谷,千百万年来就这样定格下来了。那时盆地上一定是草木葱茏,四季如春,才迎来了首批住客——剑齿象、纳玛象、巨貘、犀牛、虎、熊等动物。可是,这个动物伊甸园的群体,早在二、三十万年前就先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没有人知道这里在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广东省岩溶洞穴考察专家在燕岩洞外方圆数平方公里的石穴沙质土表层,发现了上述动物的牙齿化石,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众多的古象颊齿化石,被专家们称桥头为“古象之乡”。

宁洞,其名颇有寓意,寄望安宁吉祥。人活在世间,不就是图个心灵宁静,安居乐业吗?

桥头,其名缺乏遐想,说白了就是桥的两端,毫无内涵可言,但后来叫开了,就一直至今未变。

从来不变的地名是燕岩。燕岩之名是不可能有改变余地的。别说是凝洞周边,就是在岭南,也找不到这样一个有成千上万燕子聚居的岩洞。我想,燕子进住这个岩洞的年代,比古象作客凝洞的年代不会很迟。

与古象、燕子相比,抵达凝洞的先民是迟之又迟的了。1978年岩溶洞穴的考察,专家们在燕岩周边除了收获丰富而珍贵的古象等动物牙齿化石以及此前地质勘探者发现的海螺化石外,并没有发现人类单独或与动物牙齿化石共存的遗迹。相反,在燕岩西去数十公里的封开县河儿口黄岩洞里,却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化石。凝洞文化堆积层的暂时缺失,意味着古人类在这里居住的可能性变得渺茫。假如从汉年间起有先民到达凝洞,至今亦只有2000多年,但据目前不甚连贯的史料和民间口传分析,先民到达凝洞可能在唐朝之后。

人们总是喜欢把远离战乱尘嚣,宁静安逸的地方称之为“世外桃源”,大抵是因为东晋文学名家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带来的效应。先民把这里看成“世外桃源”,燕岩便是入口——由西向东随小溪穿洞而过,展现在拓荒者面前的是一处福地洞天、安宁乐土。不知过了多少个年代之后,燕岩附近竟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片世外红尘飞不到之地,却多了喧嚣之声。尽管如此,燕岩周边绝对是一座铁打般的特大石城,从军事角度去审视,是易守难攻之地,居民的安全系数颇高。事实上,历朝历代以来,燕岩周边乃至整个凝洞,均未曾发生过严重的兵灾匪患,县志记载的那些逆贼抢劫,民间口传的族群冲突,只是一些偶发事件,于“世外桃源”景象无损。

狭义的燕岩,是一个有燕子栖息的洞穴。洞内沉积物瑰丽多姿,想象力丰富的凝洞人,赋予燕岩以神奇的色彩:刘三妹、祝英台、梁山伯、姜太公、吕洞宾、铁拐李、白马将军、童子、观音、尼姑、和尚等名角——碳酸钙堆积形成了千年万年的名角,天天在燕岩这个大舞台上造型亮相,诉说着各自的动人故事。

广义的燕岩,是一个地理区域和这个区域的重要标识,它的历史和文化涵盖整个凝洞。有南歌唱道:“宁洞数来十三水,九条经过燕岩流”,这歌告诉我们,凝洞七成溪流汇集燕岩,尔后蜿蜒西去,入贺江奔西江。曾经有学者把贺江甚至潇水流域划入“岭南走廊”,如此算来,燕岩通道应是这条走廊的分支。这条分支又由几条小分支构成:南接蓝洞,北通朝岩、多罗水岸,西连石门隘、石洞口,东结黑岩,终点为开建的大水口。故此,我理解中的燕岩通道,并非孤立的,不仅仅是燕岩洞内那么一小段水路。

汉元鼎年间,汉武帝在贺江流域设6个县,其中有临贺和封阳二县。燕岩西去数十里的铺门,为古封阳治所,县署原在今中华石城内,后迁出不远的贺江边,此处水上交通方便,据说铺门河段年运货量达数万吨。由此可见,铺门是承东启西的重要之地。

燕岩通道的水路不能通航,但并不影响陆路的人挑马驮,各种货物可以进入凝洞境内甚至转运到更远的地方。

颇悟燕岩通道重要的清人苏敏英,在燕岩一石壁上题了“名利通津”四个字;还有村民在西岩一侧的小洞穴前修筑了多处防御工事,那是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碉楼,它紧握着燕岩通道的咽喉,守护着凝洞一方人的平安。

如今公路四通八达,燕岩通道已被边缘化了,“名利通津”的石刻和崖壁上的碉楼,也成了那个年代的物证。

人们普遍认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文化。以燕岩为中心的凝洞文化,有着明显的特征。语言——宁洞话。宁洞话是独立于今怀集的上坊话、下坊话之外的,更有异于毗邻乡镇的诗洞话、永固话以及大岗的“标话”。如果硬要找出与某地语言有关联的话,那末,宁洞话与古封中和苍梧一些地方的话音有些微接近。艺术形态——贵儿戏。在凝洞境外任何一个地方都找不到与贵儿戏相同的小剧种。与贵儿戏相伴相生的唱夜歌、对南歌,是凝洞文化奇葩。一戏两歌,是凝洞人心灵的“净化剂”:刻苦好学,乐观豁达,礼仪周至,老实厚道的精神品格与心灵净化有必然联系。民俗风情——嫁娶的贴式文字、报知、引井、抛六郞糍等俗例别有意趣;丧葬的出殡鸣锣开道、竹窝遮门、棺面破碗、小孩跨棺等场面气氛悲壮;民居建筑为三间两廊加“屋儿”,屋脊两头翘、中间竦砖或瓦堆的格局亦具特色。

集先民迁徙、商品运送、士子求学、文化交流、农夫耕种等于一途的燕岩通道,承载着凝洞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和印记,凝洞的底色因此多彩而厚重。
返回顶部